打开ChinaNews阅读

摸清“家底”建设碳汇经济产业链

黑龙江日报2018-11-21 08:54:18

摸清“家底”建设碳汇经济产业链

黄颖利(右)正在与北京中碳创投的业内专家探讨适合龙江省情的碳汇经济发展规划。 王乙摄

  “东北林业大学正在编制黑龙江省碳汇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我省目前虽有一定基础,但还有所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学者加倍努力,助力龙江摸清碳汇家底,构建碳汇产业链。”日前,黄颖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黄颖利是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代林业与碳汇经济发展智库专家,她从事碳汇经济、碳金融研究十余年。

  在理想的牵引下,黄颖利所在的东北林业大学碳汇团队十几年如一日,用专业实践绘制林业碳汇经济走向市场的新蓝图;在现实的征途中,她潜心研究金融产品,用经济手段深挖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守护龙江绿水青山。

  结缘:让碳汇产品成为林业经济一个叫得响的金融品牌

  2005年,黄颖利在英国萨里大学求学,第一次接触到了“气候信用”产品,也就是将气候变化和金融衍生品结合,通过售卖气候变化指数,以使企业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稳定利润。“这在当时是很新颖的金融产品设计,我非常感兴趣,想到研读过的东北林业大学李顺龙教授有关碳汇的论文,我觉得应该把林业碳汇经济作为未来自己主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她很快就了解到碳汇中的“经济密码”——“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高导致的,而森林植被刚好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黄颖利介绍,防止全球变暖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当前各国也已达成节能减排的共识。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植树造林,抵消本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有部分国家则通过购买碳指标,并将这部分二氧化碳数值市场化后抵消本国碳排放量指标。而这,正是产生经济价值的所在。

  碳汇交易和技术手段让黄颖利产生了有关林业经济与金融产品相结合的新思考。

  回国后,黄颖利在东北林业大学碳汇团队支持下开始设计碳汇金融产品。“虽然林业院校做金融不是强项,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身林业学科优势,发展林业碳汇经济。它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能够在小区域里面做出一个林业经济叫得响的金融品牌。”黄颖利说。

  而这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因此,黄颖利所在的东北林业大学碳汇团队开始肩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起草碳汇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助力我省碳汇经济产业链建设。“这也是我省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黄颖利说。

  担当:建设碳汇经济产业链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要素禀赋优越,我省国土总面积4546.08万公顷,林地总面积2524.81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47.07%,根据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省的森林碳储量约为40亿吨,每年预计可产生的森林碳增量为1698.6万吨。

  但是,东林专家却告诉记者,黑龙江省并不是林业碳汇大省,森林资源的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林业碳汇经济优势。

  黄颖利告诉记者,“总的来说,黑龙江碳储量大,但平均到每公顷,这个量并不大,单位面积森林固碳量较低。具体而言,我省森林有87.5%属于天然林,12.5%属于人工林,天然林固碳能力低。东林有成套的技术显著提升天然林的固碳能力,也有配套的平台将碳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但是,国际标准对天然林碳汇并不承认,只认可碳汇造林项目。这么一来,我省天然林总量的大优势和东林的碳汇科研优势就都发挥不出来。”

  于是,增加我省森林植物生长量、提高我省森林固碳能力,探索碳汇交易中政策和规则的创新成为碳汇专家们的工作目标。2017年,省发改委委托东北林业大学做了黑龙江省碳汇经济发展规划,这将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碳汇经济发展规划。

  能够得到省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黄颖利十分兴奋,“发展林业碳汇,构建产业链,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升级,拉动经济;能够实现精准扶贫,为林业减贫农户和贫困人口创造发展机会;能够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林业碳汇经济有可能成为龙江经济的新业态,为我省的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兴奋之余,黄颖利也清醒地感受到巨大压力,“发展碳汇经济,构建碳汇经济产业链在国内是一个很超前的想法。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可参照的事例和可借鉴的经验。同时,我省还不是碳汇试点省份,没有既与国际接轨又能反映本地特点的碳汇项目方法学。”

  实际上,东林的科研团队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森林碳循环的研究,在几代东林科研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东林的碳汇科研团队建立了森林碳汇研究方法体系,绘制了我省森林碳汇空间分布图,掌握了我省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机制,建立了高固碳良种选育技术体系,相关研究还获得了省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但要发展碳汇经济,光有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才能助推碳汇经济发展、壮大。在省发改委的带领下,东林的碳汇研究团队遍访国内碳交易、绿色金融领域的十几位专家,多次参加国内顶级的碳汇项目咨询会,与各方交流经验意见……

  合力:团队协作做好碳汇文章培养人才建设大美龙江

  采访过程中,黄颖利教授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一定多多了解东北林业大学林学以及碳研究团队。

  黄颖利告诉记者,东北林业大学每一个投入碳研究的师生都非常勤奋和敬业,他们中的一些人走遍了我省的每一片森林,寻找适合碳循环、固碳研究样本,而这些都是她能够进行碳汇经济研究的基础。

  “我刚接触碳汇经济时,固碳中的‘碳’来源我甚至都不知道。”黄颖利笑着说:“但就是在东林这些团队支持下,以及和他们共同工作的历练中,我才逐渐成长进步,才有今天我在碳汇经济研究中取得的成绩。如果不是几代人传承接力般地探索,积累下雄厚的科研资源,创造下优越的科研环境,我们这些经济研究者很难端得住碳汇经济研究这个饭碗。”

  同时,黄颖利认为,发展碳汇经济,构建龙江特色的碳汇经济产业链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撑,也需要大量的人才将林学、森林碳循环和林业碳汇经济研究成果传承下去。

  实际上,东北林业大学正成为我省碳汇经济研究支柱,李凤日教授、王传宽教授、黄颖利教授和更多林学方面的专家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碳汇经济发展问题的专家智囊。在人才培养方面,东北林业大学超前规划、统筹布局,组织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集合林学、生态学、碳汇经济等方面40余位专家学者,在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分别设置了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碳汇林经营、碳汇经济管理、碳金融及碳汇林业等方向,为我省培养碳汇人才。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进行碳汇经济、碳汇金融产品研究的同时,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黄颖利说。(记者 衣春翔)

阅读
 
编辑:吕丹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