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创业农场大力发展职工“致富棚”

黑龙江日报2018-07-20 10:42:22

  近年来,创业农场持续利用育秧大棚探索更多的适合本地区的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将脱贫致富与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加大“育秧大棚+产业扶贫、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育秧大棚+增收方式”等增收途径的探索,由传统的种植黄豆、小豆等发展到种植香菇、黑木耳、有机蔬菜等10余种经济作物,实现了水稻育秧大棚多元化发展,带领贫困户和职工群众迈入了增收致富的新时代。

  “你看这些黑木耳肉嘟嘟的,长得多好!第一茬木耳我们一家三口采了一天还没采完,头茬木耳一般都不齐,等第二茬木耳再出,产量就更高了。”说话时,贫困户魏淑凤的母亲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

  魏淑凤是创业农场的一名贫困户,在农场的大力帮扶下,2016年农场出资免费发给她木耳大棚一栋,鼓励她发展木耳种植。经过精心管护,年底收获干木耳500多斤,并以每斤26元的价格销售一空,一举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尝到木耳甜头的她在农场扶贫办的帮助下,一直发展木耳种植到现在,而且已经有了种植经验,每年效益都不错。

  2018年,创业农场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帮扶理念,将2016年和2017年建档立卡的已脱贫的49户贫困户全部纳入2018年帮扶计划中,继续对他们进行巩固帮扶,确保他们脱贫不返贫。为此,创业农场组织各单位积极开展对接和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农场各种资源,多部门联合、多举措帮扶、多办法提志,将精准扶贫与大棚二次利用相结合,采取“农场出资、出基地、购原料、购设施,扶贫对接单位+贫困户出劳,全部收入归贫困户”的方式帮助有食用菌种植意愿的20户贫困户发展木耳种植20栋,此项帮扶措施一年可帮助贫困户增收至少7000元。同时还为20多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家庭成员安排了环卫工、养路工、售货员、收银员、临时用工等就业岗位,可帮助贫困户增加年收入5000元以上,切实做到产业和岗位扶贫全覆盖。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创业农场积极挖掘水稻育秧大棚的二次利用,引导种植户改变以往传统种植模式,以促进职工再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为目的,在种植一些高效经济作物上寻求致富门路,以前闲置的育秧大棚如今成了“致富棚”。

  2018年创业农场现有的77处、8860个集中育秧大棚全部进行了二次利用,主要种植有木耳、秋葵、红小豆、白瓜子、小粒豆、西瓜、香瓜、油豆角、西红柿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和有机菜蔬,真正实现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百花齐放”,8000余栋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预计可为全场种植户增收300万元以上。

  王淑金就是创业农场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的首批受益者。2011年,王淑金在农场的支持鼓励下成立了“爱农蔬菜合作社”,经过几年的运营已经初具规模,2016年她带领社员从农场承包了30栋育秧大棚,种植了吊袋西瓜、网纹瓜、哈密瓜、秋葵、有机柿子、有机萝卜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当年就获利30多万元。现在她将自己家周边的废弃地全部建成了蔬菜大棚,销路一直不错。

  2018年,创业农场开始利用育秧大棚进行增收方式探索,实验种植旱作稻,积极探索生财有“稻”致富新路子。据了解大棚旱作稻是集超早育苗、旱整地、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叶龄诊断管理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水稻栽培模式,该栽培模式种植成本低,效益高,既省时、省力、节水、节肥、环保,又可以提高稻米口感,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据农场科技园区主任刘洪亮介绍:旱稻种植这项技术跟大田种植管理基本相同,一栋60平方米标准大棚,产量大概在600~700斤,按照目前水稻价格计算,产值大概在700~800元。(李佰 记者 刘楠)

编辑:吕岩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