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紫苏之乡”美誉的桦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今年提出“让紫苏飘香世界,让世界爱上紫苏”的长远发展目标,决心把紫苏产业做大做强。该局依托紫苏种植优势,对紫苏全作物进行系列精深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桦南局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重点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不断加快林区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奋力走出一条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效益更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之路。
改造升级“老字号”打好农业产业牌
桦南局现有多种经营用地46万亩,农业是长期经营的“老字号”主导产业。他们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调整种植结构,在“压玉米、稳大豆、增水稻、保北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特色紫苏种植,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巩固了紫苏种植面积全省第一的地位,成为全国闻名的“紫苏之乡”。2017年,紫苏价格大幅上扬,该局实现职工增收5820万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继续加强与东北农业大学的战略合作,建立规模化拌肥厂,面向全林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7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584亩,今年计划扩大到43600亩。抓好科技示范引领,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科企对接,规划建设了380亩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高端蔬菜大棚33栋,多品种高端果蔬全部试种成功,并向全局及周边市县推广。
深度开发“原字号”打好绿色食品产业牌
桦南局依托紫苏种植优势,于2016年与东北农业大学、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紫苏科技产业园,对紫苏全作物进行系列精深加工,消灭紫苏作物“原字号”输出,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在抓好紫苏油主产品的基础上,逐步研发出紫苏蜂蜜、紫苏茶、紫苏苗、紫苏米、紫苏月饼、紫苏元宵、紫苏煎饼、紫苏挂面、紫苏系列代餐粉、紫苏泡菜、紫苏木耳、紫苏鸡、紫苏鸡蛋等9大类70多种系列紫苏产品,切实把“粮头食尾”落到实处。该局的紫苏系列产品药食同源,日趋畅销,远销日韩市场,2017年荣获第三届消费者最喜爱的黑龙江100种绿色食品第三名。
培育壮大“新字号”打好新兴替代产业牌
桦南局还依托林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优势,大力培植“新字号”产业,三项新兴替代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森铁旅游产业向唯一化发展。蒸汽小火车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该局现有蒸汽小火车5台,依托这一优势,以保护和利用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为出发点,与桦南县开展局县共建,规划打造全国最大的森林铁路旅游项目,先期打造13.14公里的森铁旅游线。在整个项目建设上,立足突出三个特色:打造特色景观,规划在铁路沿线营造千亩紫苏花海;打造特色服务,开通“幸福号”婚庆专列;打造特色站点,在局址始发站建设特色火车站和生产记忆馆,并依托《红灯记》原作者罗国士在该局工作多年的人文优势,建设《红灯记》纪念馆,在中途站农业科技产业园,打造特色采摘园、康养中心、北京四合院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度假区。在13.14公里处的终点站向阳湖,打造浪漫“一生一世”主题广场,并在完达山植物园配套建设草坪婚庆广场。目前,已完成部分主体工程建设。
生态养殖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依托四方台农场地域宽阔的优势,2016年建设了育肥羊养殖基地,实现养羊10万只,并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羊场”。2017年尝试养殖森林紫苏鸡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规划建设了占地10万平方米、规模5万只的森林紫苏鸡养殖基地,计划8月初正式运营,投产后可日产紫苏鸡蛋3万枚以上。
“一场一品”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全局山上单位场场有项目,山下单位个个有创收。红光林场的食用菌包生产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580万元;下桦林场的沙棘育苗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万元,红霞等林场沙棘种植大面积推开;高标准的桦林幼稚园,实现年上缴120万元,并成为桦南县域条件最好、学生最向往的学校。形成了“一场一品”竞争发展、共同发展的喜人局面。(王露姣 记者 马一梅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