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80后夫妻返乡创业做新型农民

黑龙江日报2018-03-01 10:08:06

  在克东县,大学生夫妻董传宗和王艳秋,返乡创业后经过几番艰难的努力,终于干出了名堂。“敢想、敢干、善于钻研”,这是乡亲们对这对小夫妻的普遍评价,也是许多人对他们创业的北辰食品有限公司的肯定。

  在公司生产车间,现代化流水线作业让人眼前一亮。削皮、扣球、清洗、蒸煮、速冻,经过十余个环节的加工,扣成球形的马铃薯,最终被包装发往全国各地各大机场餐厅及大城市的高档餐厅,成了餐桌上人们喜爱的土豆球。

  夫妻俩算了一笔账,新进的马铃薯扣球生产线每天可以加工马铃薯10吨,1斤马铃薯能够出半斤的马铃薯球,而一斤马铃薯成本才0.4元,扣成球后每斤销售价格则达到23元。扣球剩余后的马铃薯则被打成了马铃薯粉,每斤还能卖到1.3元。公司每天纯收入达到1万元。

  而回想起刚回家创业的情景,夫妻俩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2007年,董传宗和王艳秋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和西安邮电大学经济管理系。2011年,两人大学毕业后结婚并在沈阳工作定居,夫妻俩年薪10多万,生活惬意舒适。但在夫妻俩看来,繁华的城市并不是他们的归宿,要趁着年轻闯出一片天地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们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回乡创业,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2013年4月,两人毅然辞掉优越的工作,回到董传宗的家乡——克东县千丰镇宏升村,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宏升村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瓜果的习惯,但始终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销售渠道,农民们始终都是小打小闹。董传宗和王艳秋反复考察,觉得如果在这上面下功夫,应该有很好的商机。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反复研究,最后决定组建合作社,发展棚室果蔬和食用菌。

  “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到头来瞎折腾”,开始的时候许多人对他们并不看好。面对乡亲们的不理解,董传宗和王艳秋没有退缩,经过多方筹措和积极努力,2013年6月,他们夫妻创办的北辰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当时入社成员只有5户,而且都是他们的亲属。2014年,合作社种植了7万多棒香菇,由于经验不足、不懂技术,引进的菌种出现问题,长出的香菇品质不好、产量低,当年赔了20多万元。

  赔钱赚吆喝的局面,并没有让他们的脚步停下来。进高校院所,找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钻研和发展,合作社慢慢壮大起来,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温室12栋,冷棚54栋,吊袋木耳棚10栋,拌料棚600平方米,保鲜库200平方米,腌渍池120平方米,硬化田间道路1400平方米,年收入达到120万元。合作社成员也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19户。

  为了使合作社壮大起来,他们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品牌——“兢串蔬”,加盟移动端黑龙江诚信证书和两化融合省绿色食品平台,所产的提子和豆角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相继完成整个园区物联网建设。2016年合作社被建设成省互联网+农业提子、豆角高标准示范基地。合作社生产的豆角、平菇等品种不但当地市场供不应求,还打入了哈尔滨、五大连池、黑河等各大果蔬市场。

  在艰辛的拼搏创业中,董传宗和王艳秋的梦想也在一步一步实现着。从最初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到如今带领一批贫困户脱贫,他们已将造福一方、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路,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间,合作社已经带动34户79人实现脱贫。

  2017年,北辰合作社联合克东县秀山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哈尔滨建源薯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黑龙江省北辰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速冻蔬菜项目,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预计年加工速冻豆角1000吨,速冻马铃薯2000吨,年用工可达200人。

  对于未来发展,董传宗和王艳秋充满了信心。董传宗说:“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们的根在这片土地上,做新型农民,带领乡亲们过上小康生活是我们的理想和信念。”(记者 姚建平)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