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空港小镇、印象哈尔滨小镇,新建100座公厕,新建松南、博雅等典雅校园,投入500万元在群力金河公园、音乐公园实现WiFi全覆盖,两年内给7100部电梯安装“黑匣子”,10万市民免费得到“普惠文化消费卡”……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道里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了解到,道里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决防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必须时刻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危机感,大力实施“东部大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聚焦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临空产城融合区、都市农业先行区、文化旅游先导区、创业创新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引领区”目标定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道里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征程上加速前行。
聚焦“两部六区”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
顺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按照市委全会部署要求,道里区将工作着力点更加突出地摆到进一步优化做实“两部六区”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上来。扎扎实实地推进“两部”发展战略,全力建设“六区”总体目标。依托东部区位优势、空间布局、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通过植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努力把东部城区建设成为欧陆风情展示区、现代服务业高地、金融总部楼宇新城和文化旅游中心,推进东部大提升;依托群力西区开发,凭借西部良好的资源生态优势,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新榆工业园区、空港小镇、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和沿江湿地景观带四个产业承接平台,努力把西部建设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新区,推进西部大开发。
立足全区服务业比较发达的现有产业基础,道里区促进金融、证券、总部等现代服务业和创意、文化、旅游、康养等时尚产业提档升级、集聚发展,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立足太平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进临空经济区和空港小镇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通用航空、航空食品加工等临空产业,建设临空产城融合区;立足全区农村幅员广阔、都市农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城市优质菜篮子和都市最美后花园,建设都市农业先行区;立足全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文化旅游先导区;立足全区现有的孵化平台、与大学大所的合作机制,用足放大深哈合作历史性机遇,搭建多功能、多元化、技术链与资金链有效衔接的科创载体,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区;立足全区上风上水、滨江临水的区位生态优势,着力建设空间布局合理、交通便捷通畅、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民风友善和谐、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都市,建设生态宜居引领区。
聚力提质增效
加速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过去一年,道里区转变思路,把衡量经济发展的第一标准由追求发展数量和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聚合澎湃新活力、新动力,财政收入在全市位列第一,经济综合实力登上了一个大台阶。
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道里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层次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道里区将积极引进融资担保、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型金融业态,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金融产业园二期建设,推动普惠金融区、总部金融区及科技金融中心三位一体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示范区,做强金融产业;规划建设好空港小镇、中以农业小镇、印象哈尔滨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提升中央大街品位,植入高端时尚业态,全力加快红专街等辅街改造步伐。推进“互联网+”和体验式消费,促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做实文旅体产业,努力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做好浙商总部、俄速通总部、国际金融中心等一批总部基地筹建工作。对全区空置楼宇推行“政企合作、零地招商”新模式,力争政企合作总部基地增加至10个,做大总部经济;围绕“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和基地建设,依托哈尔滨临空经济区、新榆开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跨境数字贸易等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依托哈尔滨临空经济区、新榆工业园区、迎宾路集中区,着力发展跨境电商、智能制造、工业设计与研发等产业,突出发展新型高端工业;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引擎”,道里区深化政府股权投资,完善与哈工大、哈兽研等大学大所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黑龙江创孵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推行“零地”招商,用“政企合作”招商新模式,全程跟进项目建设;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项目EPC代建制,促进政府投资代建项目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发展。
关注民生需求
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把人民的期待变成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现实。道里区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着手,深入实施民生“四项计划”,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建扩建松南学校、博雅学校和爱建学校,新建校舍突出文化艺术品位,打造典雅校园,加快优质民办学校、国际学校引进工作;打造健康道里,新建区中医院、康复医院,改迁2110平方米工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群力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券”;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新文化惠民举措,投入200万元,免费向市民发放10万张“普惠文化消费卡”,打造“魅力外滩”国际文化节等文化新名片,着力推动“飞跃道里”“印象哈尔滨”等文旅项目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力推进8万户居民历史遗留产权证办理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镇新就业1.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
抓安全生产就是抓经济发展,道里区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电梯智能化监控工程,两年内完成全区7100部电梯“黑匣子”安装工作,为全区居民饮用水水箱安装监控探头,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对中小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实现阳光厨房网上监管全覆盖。成立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专业检测机构,坚决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在群力东区增设派出所,强化警力布控,增强群众安全感。
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道里区以“四治两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投建公共停车场5座,提档升级人行道41条,打通河景街、华兴街微循环;三年新建公厕100座,乡村推行“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区建设;完成21个村屯改水工程,解决10352人饮水难题;继续实施“庭院即我家”整治行动,投入3000万元对200个庭院进行综合整治,破解物业体制改革难题;投入500万元在群力金河公园、音乐公园实现WiFi全覆盖;投入700万元,打造新阳路、友谊路、通江街3条规范牌匾示范街路;全面实行“河长制”,构建河长大数据平台;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全年新增绿地10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6.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6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和绿地率在全市率先接近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让百姓“开窗见绿,出门见景”,努力打造“冰城夏都、水韵道里”秀美环境。
坚持固本强基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重视选贤任能。道里区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开展精准化定向式专题干部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扎实推进“三基三化”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全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打造“道里品牌”;驰而不息狠抓作风整顿,聚焦10个方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体现,突出重点、以上率下、狠抓整改,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负责;切实加强区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实行重大决策论证制度,广泛听取专家、群众意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从而提升领导执政能力,在道里区全面振兴发展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