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哈尔滨孙吴县探索整村搬迁以宅基地换产业脱贫新模式

黑龙江日报2017-12-15 09:47:49

  初冬,踏着厚厚的积雪,记者来到了孙吴县正阳山乡英河村,在已建成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村主任赵喜全挥着手臂指着场区说:“这一大片养殖基地,用地都是村民通过搬家腾出来的,这叫宅基地换产业。”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孙吴县正阳山乡英河村的几十户村民,不但“挪”出活力,还迎来新产业、新收入,让他们在脱贫增收的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用宅基地换产业,正阳山乡不止英河村一个样本。正阳山乡党委副书记张弘权介绍,为使房屋砖瓦化率低、闲置率高的贫困村尽快脱贫,正阳山乡在扶贫工作上开动脑筋、大胆创新,采取宅基地换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招商引资开发、依托合作社合作经营等方式,先后对英河、林河、门山等三个村屯125户实施了搬迁脱贫发展新模式。其中,英河村搬迁34户,置换宅基地面积5.3万平方米,搬迁户置换出来的宅基地用于合作社发展建设。农户搬迁后享受分红,每年按每平方米1元钱分红利,收益期为15年,分红共计5.3万元,每户年均收益1558元。

  在向阳村村支部书记李木云的引导下,记者走进了田凤伍的新家。71岁的田凤伍和老伴儿从住了20多年的英河村搬到3.5公里以外的向阳村。“以前那个老房子真是住不了了,哪像现在的新房这么暖和,而且我们一分钱都没花。”田凤伍的老伴儿搬家后笑容多了。

  在林河村村部,记者见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刚。李刚说,林河村搬迁的村民有36户,搬迁后的宅基地用于发展养殖业。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村民搬迁腾出来的宅基地上,已经建起了12栋崭新的猪舍。殷得成老两口是从林河村林河屯搬到向阳村的。他说:“以前家里住的是土坯房,四处漏风,冬天不断火地烧屋子也不热。”如今他用搬迁的房屋补贴买了现在的砖房,这个冬天过得暖了。“土房换砖房,不但住的好了,还能给分红。”殷得成对日子充满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孙吴县通过“搬迁脱贫”这一模式,正阳山乡双山村、林河村、英河村先后发展了汉麻产业和建设了苋香猪、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新建了国海汉麻有限责任公司、凯盛汉麻织袜厂、孙吴富凯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龙头农业企业和合作社。2016年,孙吴县红旗乡引进哈屯天马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建设村建设屯实施整体搬迁和整村土地流转,腾出农村用地发展汉麻加工、安格斯肉牛养殖项目,辐射带动建设村及周边村屯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孙吴县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能够实施用宅基地换产业这种脱贫模式,与孙吴县村落现状息息相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孙吴县现有不足50户的小型村屯28个。最远的村屯距乡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距县城80公里。有19个位于深山区的小型村屯,平均住户不足30户,其中6个村屯不足100人。对此,孙吴县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思路,实施由政府引导、社会力量主导的整村搬迁、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模式。以宅基地换产业,村民从最初不理解到纷纷加入,不但从思想上迈出一步,也在行动上向增收和脱贫迈出一大步。通过宅基地换产业,村民拓宽了增收和就业渠道,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危房隐患,改善了村容村貌。目前,孙吴县已完成建设、英河、林河、门山四个村169户村民整村搬迁工作,实现整村土地流转2.9万亩,腾出宅基地发展畜禽养殖、汉麻等产业,带动了边远贫困区域245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记者 董新英)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