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吕丹丹):黑龙江省铁力市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努力把报告中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变为现实。
“明确责任,确定目标任务”——铁力市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市、乡、村三级领导组织机构,全市76个村都确定了具体联系人。制定了《铁力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结合乡镇和村民代表意见聘请4家省级规划设计单位,为全市76个行政村、194个自然屯制定了总体规划,实现了“一镇一景、一村一特”的建设效果。
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铁力市从抓好特色产业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工程。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菌、北药、蔬菜、绿色有机水稻产业。规模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9家,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
资金保障,强化设施建设。铁力市通过积极沟通运作,铁力市获得2亿元政策性贷款,成为黑龙江省非贫困县唯一一家获批的县(市)。同时逐年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农村公益事业提档升级步伐。对村内道路、边沟、文化广场进行硬化工程及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7个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投放,实现中心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新建改造农村社区29个,改造75家村卫生所(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提高农村大病患者报销封顶线。农村客运公交线路26条、车辆100台,惠及农村近9万群众,对农村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在市区,实施免费乘车优惠政策。
提升环境,培育文明乡风。铁力市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同时,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漫画、宣传手册、道德文化墙、墙体标语、微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组建群众文化队伍78支,发挥文化下派员、协管员等文化能人带头作用。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制度,普遍成立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签订责任书,带头树立新风。以“最美铁力人”为重要载体,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依托各村德礼之家资源,开展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餐桌三大行动和“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德礼在身边”等道德实践活动150余次。开展“道德讲堂”、“百姓讲堂”300余次,先后组织近300名道德模范和百姓宣讲员走进全市各村屯宣讲道德事迹,有力推动了全市乡风文明建设。
建立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村民自治、监督、管理等制度,引导农民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由村民志愿者轮流值周、村民委员会考评奖惩,使农民成为乡风文明的主体。同时建立健全了美丽乡村建设考评激励机制,实行半月一报告、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等工作制度,全程跟踪问效,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了乡镇和行政事业单位考核指标进行考评,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