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农业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近年来,建局60多年的红兴隆管理局一直在探索。2012年,红兴隆管理局被授予“中国农业公园”的称号。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形态,“中国农业公园”体现出新的文化产业要素。红兴隆管理局旗下农场以历史文化为积淀,在生态田园中绘出公园图景,着色庄园色调。
历史文化游+农业风情游打造旅游新名片
北大荒农机博览园里,与记载历史的农机合照渐成时尚,尤其备受知青们的青睐。今年,素有“天下第一场”美誉的友谊农场不断探索,开始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庄园,打造友谊农场现代农业庄园。友谊农场旅游公司负责人王静介绍,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是以历史文化游和农业风情游为基础。友谊农场有距今约1800年前的挹娄文化遗存,有记载了中国农机发展历程、收集农机具最全、规模最大称为“天下第一园”的北大荒农机博览园,有展示挹娄古城出土文物及转业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珍贵历史图片、文物的友谊博物馆,有纪念原苏联援建友谊农场勘测、开荒、建场伟大友谊的“中苏友谊纪念碑”,有开荒建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旗旧址”。稻花香邨旅游度假村董事长秦作臣说,从2014年投资旅游,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北大荒最朴实的人文景观是别处无可比拟的,游客在这里吃一顿饭住一宿,感受自然田园风光,品尝地道农家美食,满足人们对田园的想象和向往。
记者在友谊农场看到,生态园林式的住宅小区宜居宜游,万亩良田绵延天际线,高标准良田展示区尽收眼底。周边还有国家4A级景区、3A级景区等,大气磅礴展示现代农业图景,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靓丽名片。
果园+菜园+乐园建设田园综合体
双鸭山农场属于典型的农业小场,如何将文化旅游融入到农业生产中,成为农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头戏?双鸭山农场商务科科长华启伟介绍,双鸭山农场确定了以双七公路为轴线,打造果蔬采摘、林果采摘、山庄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带。融入“农旅融合”发展理念,推进蔬菜、林果产业由单纯生产型向“农家乐、采摘、垂钓、田园购”新型旅游业态转型,确定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整体思路。
在距离场区3公里的桃园,农场职工李萍自筹建设11个大棚,南果北种成桃园,发展休闲采摘,20元一斤的桃子几天就被采摘一空。而在距离场区28公里的双鸭山农场翠博园果蔬王国,不用走进果园里,便可在蔬菜文化体验管理模拟体验。播种一颗种子,感受果蔬生长历程。扫下二维码,便可置身果蔬中,留下一张合影。双鸭山农场蔬菜管理区主任刘成林介绍,2015年,农场开始打造果蔬王国,通过互联网+旅游+采摘的模式,开始科普教育。这里不同于一般的采摘园,除了体验采摘,还有一个以蔬菜为主题的展示馆。穿过绿篱长廊,950栋棚室尽收眼底。在大棚里开农家乐的单宝凤说,她已经种了4年的葡萄,今年与人合种了20个葡萄大棚,接待散客、旅游团都能得心应手,还打算经营一个微信公众号搞营销。
据介绍,今年双鸭山农场依托围城、围路、围矿的“三围”区位优势,发展果园、菜园、乐园的“三园”经济,重点开发以果蔬采摘和林果业为主的现代休闲旅游业,重点打造3A级景区建设项目、巍谷山庄旅游项目、“花千谷”历史文化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和松岭小寨情怀之旅四个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今春以来,共接待游客上万人次。
创建农业公园突出发展新布局
“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生态城镇的优势为依托,作为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红兴隆管理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国农业公园”建设,红兴隆从现代农业、宜居城镇、红色文化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行打造,实现中国农业公园的宗旨与功能。2012年,红兴隆又大力开展创意农业建设工程,全力打造“东部山水一卷、西部生态休闲、中部现代展示”的农业发展新布局。突出体现“中国农业公园”中“田”的核心要素,树立现代化大农业形象。红旗岭农场建设“全国人居环境最佳城”、八五二农场建设“北大荒军垦文化第一城”、饶河农场建设“边疆文化城”、友谊农场建设“田园小镇”、江川农场建设“秀美濒水生态城”……红兴隆农场所辖的12个农场依托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色,城镇建设风格独特、流光溢彩,形成独特的北大荒田园风光。
在北大荒文化史上,红兴隆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第一部电影《老兵新传》、第一部大型话剧《北大荒人》、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第一幅版画《荒原春夜》。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创建“中国农业公园”,是集现代化大农业经济社会发展、集世界独特的黑土自然资源、集北方壮美辽阔的地域风貌,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业。记者了解到,在未来的5年至10年时间,红兴隆将以农业公园为依托,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投入,加快构建以“农业体验游”、“湿地生态游”、“界江风情游”为核心的特色化的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打造国家级知名旅游品牌,绘出农业发展新图景。(记者 董新英 吴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