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明介绍了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总体情况、获得的主要成果和取得的主要成效。表示,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大力推进普查成果共享应用,加大普查成果开发力度,深度挖掘普查成果价值,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成效,推动普查成果在各个领域发挥地理空间公共基底作用,并将积极推进常态化监测,持续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能力。
自2013年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国务院普查办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不负重托,攻坚克难,累计投入普查专业技术人员1400余人,先后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基本统计、普查公报编制等一系列工作任务。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普查首次获取了全省13个地级市(地区)及所辖128个县级行政区的10个一级分类、58个二级分类、135个三级分类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图斑总数达755万个,建成了多类型、高精度、全覆盖的普查本底数据库,数据总量达19.69TB。全面查清了全省陆域范围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准确掌握了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禀赋和空间特征,形成了完整覆盖全省陆域的地理国情“一张图”,客观揭示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内在关系,全面摸清了黑龙江省地理国情家底。
同时,按照“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和“对接需求、促进共享,做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推广应用”的要求,积极推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监测工作与多个部门的业务融合,开展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服务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与探索,利用普查成果为发改、环保、审计、水利、林业、国土、农业等部门主体功能区制度实施、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区监测、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河长制工作试点、省林地核查、哈尔滨“秸秆焚烧”督查等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信息。为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提供了数据基础,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客观依据,为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和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基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黑龙江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在组织实施、质量管控、科技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得到了国务院普查办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