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深化农村改革铸就现代农业发展之基

黑龙江日报2017-09-18 09:48:08

  “白露”已过,在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间收获现场,大型农机正在进行马铃薯收获作业,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理事长李凤玉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合作社经营土地5.6万亩,种植马铃薯、高蛋白大豆、有机豆浆豆、甜糯玉米、豌豆等高效作物,预计实现纯效益4200万元,今年收入还会增加一大截。”

  被称为“国家大粮仓”的齐齐哈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鹤城的一张耀眼名片,这里以全国1/50的粮食产量,保障着共和国的粮食安全。齐齐哈尔全市依托生态资源禀赋,紧抓“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利契机,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齐齐哈尔市紧紧抓住国家在黑龙江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历史机遇,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在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土地流转、金融服务、粮食流通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858个,入社农户73.61万户、入社耕地面积2571.5万亩,分别占全市农户总数和集体耕地面积的83.8%和80.7%。一组组数据,透露出经营主体创新全国领先的骄人业绩。

  齐齐哈尔全市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保障农民增收。向发展水田上调整,“十二五”期间,实施了水田开发攻坚战,通过争取项目辟建新灌区、抓好灌区配套、土地整理项目扩建老灌区和利用沿江沿河侧补水等途径,水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向高效特色上调整,发挥克山、讷河、依安等东部县市马铃薯种薯、商品薯生产传统优势,在培育引进种薯、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扩大储藏营销上下功夫。据测算,水稻、马铃薯、杂粮、杂豆等高效作物面积增加纯增收6.62亿元,人均增收187.5元;向绿色有机上调整,按照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新模式的要求,通过增标识、扩基地、拓市场、强监管等措施,继续加大绿色食品开发推进力度。

  作为“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已成功举办17届绿博会,“生态大粮仓”变成“中央大厨房”,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绿色有机食品。全市各个县(市)区先后获得17个“特产之乡”称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1400万亩,绿色有机食品标志431个,11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截至2016年,全市已有92家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绿色(有机)食品年销量突破百万吨、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如今,一年一度的绿博会,已为全方位展示鹤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强劲势头的盛会。

  齐齐哈尔全市把传统农业植入数字元素,探索推行“基地+农业物联网+品牌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产品质量保险+产品条形验证码+现代化智能化仓储设施+品牌电子营销平台”的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新模式,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与“三农”紧密融合,借助“互联网+”让现代农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拜泉县鸿翔亨利米业的“有机鸭稻米”卖到每斤138元,真正实现了好米好价。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走出来,获得更多增收机会。近几年参加技能培训考取合格证书,在农民中间成为时尚,怀揣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城镇、在田间收入得到持续增长。

  近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转型,正在实现由组织化、规模化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过渡,劳务经济进入了稳中有进、质量提升、结构转换、收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目前,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24.2万人,农民参与创业人数达到23.3万人,创历史新高。

  如今,在齐齐哈尔广袤黑土地上,鹤城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开启了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迈进的新征程。(记者 姚建平)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