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59年前的这篇报道让纳粹的罪恶昭然若揭。
然而,远在7000公里之外,中国最北省会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一片废墟已默默伫立70余载,这座世界保存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遗址群,有太多日本法西斯的反人类暴行却鲜为人知——
因为,没有幸存者能活着走出这个人间地狱。
可毁灭人类数次的罪孽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和遗址群没有围墙,明媚的阳光下,一面四层楼高的残破水泥墙和三个巨型烟筒显得有些“碍眼”。
70多年前,高2.5米、宽1米的围墙架有高压电网,连同墙外宽、深各3米的防护沟,将这座“人间地狱”与世隔绝——至少3000名人体实验受害者惨死于此。
“马路大”在日文中译为“扒了皮的木头”,在这里却变成了中国、苏联以及朝鲜等的平民、战俘。活生生的他们没有名字,只是一个个没有尊严的编号。
原七三一部队特别班队员筱塚良雄回忆说,在室外冻伤实验中,用小棍不断敲打“马路大”冻伤的手,直到发出与木板相似的声音,再把手伸进不同温度的水中测试,直至骨肉分离,不少人因此被砍掉了手脚。
“必须把细菌从活人的脏器里取出来。”筱塚良雄说,“先在身上注射疫苗,再注射鼠疫病毒,有的很快死掉,有的能幸存,我经历的实验中有5个人死掉了。”
原七三一部队后勤人员铃木进见证了最后一批“马路大”的悲惨:“战败前10多天,用毒气把80多人全毒死了,尸体烧掉后放在我车上,扔到了松花江里。”
“活体解剖、毒气实验、细菌战、毁灭罪证……这些毁灭人性的罪孽罄竹难书。”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说,日军溃逃时四散的老鼠、跳蚤造成平房区鼠疫蔓延,仅二道屯一个小屯就有50人感染死亡。在中国常德、义乌、云和、衢州4地,就有15033人死于日军细菌战,而七三一部队生产的细菌以吨计算,一旦投撒,不是可以毁灭整个人类,而是毁灭人类几次。
掩藏在历史暗处的暴行
2007年,84岁的筱塚良雄站在七三一遗址深深鞠躬谢罪,他望着原部队长石井四郎的照片陷入沉思:这个同乡如何变成了魔鬼?
15岁就读于农业学校的筱塚良雄在师兄劝导下加入了七三一部队。
“生物武器具有不可估量的杀伤力……缺乏资源的日本想要获胜,只能依靠细菌战。”细菌战“元凶”石井四郎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他把两个哥哥也拉入了自己的部队。
这个奉日本天皇敕令而建,以血缘、同乡和师生等为纽带的部队实现了保密,因为日本早在1925年就签署了日内瓦国际公约,明确“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
魔鬼不是一天堕落的。“刚开始不做活体解剖就不给饭吃,慢慢地人就会变了……”原七三一部队成员大川福松也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因为“出色”的人体试验,石井四郎将自己的佩刀作为嘉奖赠送给他,这柄狰狞、罪恶的军刀如今收藏在罪证陈列馆。
金成民说,日军战败前在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建立了63支细菌战部队,仅七三一本部就有4000多人,而作证的只有不到30人,有的一直躲避、掩盖和否认。
“七三一部队的所有秘密必须带入坟墓!”1945年8月9日,石井四郎密令要求将文件、实验报告等烧毁或炸毁,15趟专列将部队成员送回日本,并严令不准暴露身份、不得互相联络,他本人更是几个月后在老家伪装举行葬礼假死。
令人愤慨的是,美国以获取实验数据等秘密为条件,与日本达成秘密交易,使石井四郎等大批战犯逃脱受审免于惩罚。然而,未及完全爆破的遗址,原七三一成员的证言,从日美搜集的档案……这些铁证都有力地述说着历史的真相。
正视历史避免悲剧重演
原七三一部队运输班司机越定男总会想起总部营区内那股怪味——消毒液和高温焚尸的味道每天混合弥漫在空中,这里竟需要3座焚尸炉,黑色的烟囱口不知飘荡着多少冤魂,25岁的李鹏阁就是其中一个。
1941年,李凤琴在母亲腹中4个月大,她的父亲李鹏阁被在细菌实验室肢解后焚尸灭证。“我这辈子头一回叫爸爸,是冲天空喊的!”李凤琴满目泪痕,她终于在七三一档案中发现了父亲的名字。
在罪证陈列馆,一张张“马路大”被宪兵特别移送来时的档案、人体实验报告书等挂成了6面墙。金成民说,仅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搜集来的档案就有8000多页,从人证、物证到档证,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以完整的证据链条呈现世人眼前,但日本政府至今不愿正视这段历史。
日本滋贺医科大学教授西山胜夫介绍,原本该被审判的日本战犯,有的堂而皇之地在政府机构、军事部门、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等领域担任要职,至今影响着日本社会。“森村诚一以七三一为题材写作《恶魔的饱食》一书后,他家曾被几辆大客车包围,每天出门要穿防弹衣。”金成民说。
令人欣慰的是,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七三一部队”的真相》引起强烈冲击,不少日本网民开始反思历史,发出了“决不能让残酷的历史重演”“要告诉日本下一代战争留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等感言。
夕阳穿过七三一遗址的残垣,照射在一枝枝狗尾草上。它们静默伫立,守护着此时的和平静好。然而,谁又知道这片泥土里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
这些来自“东方奥斯维辛”的拷问,在久久回荡……(记者 邹大鹏 王建 杨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