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和深圳,地处中国版图的一北一南,一个是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和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一个是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新兴的创业创新热土。去年以来,两个各具特色城市的对口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走出深哈之间资源互补、市场互通、创新互动、产业互利、改革互促、干部互学的战略合作路径,形成可操作的制度安排,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促进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在日前举行的“2017世界经济特区(哈尔滨)发展论坛”上,来自俄罗斯科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知名智库、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自贸区建设与深哈合作为主题,“把脉”开方,为深哈合作互利共赢指出务实路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
在投资软环境方面实现制度创新
“在投资软环境建设方面,深圳走在全国前列。深哈应该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哈尔滨市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这样能够使深圳来哈投资的企业家,感受不到投资软环境的差异,进而实现制度创新的顺利推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说。深哈还应该在产业和产能衔接上开展合作,选择合适的产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实体企业的跨地域发展。
高尚全表示:“依托哈尔滨的交通和地理优势,以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规划,哈尔滨市发展潜力巨大。”他说,深哈金融领域合作也有广阔前景,深圳市创新创业繁荣,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成果显著,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畅通、服务方式也灵活多样。同时,深圳多年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而深哈合作,刚好能够为这些社会资本找到更多的投资途径,为哈尔滨市及黑龙江省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高尚全说,深哈两地政府要参照国际合作方式,签订投资保护协议,解决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进而促进深哈从实体到金融的深度合作。同时,深圳和哈尔滨一南一北,地理气候迥异,风土人情不同。而差异所引起的好奇和体验期待,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两地的文化旅游行业也将会在合作当中获益。
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
深哈合作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支持省会哈尔滨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哈尔滨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黑龙江全省振兴最具潜力的创新高地,为哈尔滨指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深哈之间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双方应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的远景目标。”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说。哈尔滨文化积淀厚重,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腹地广阔;深圳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机制先进,创新体系完备。深哈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实践中有许多互学互鉴的地方,必将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吴忠强调,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定位。深圳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哈尔滨则是建设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两个城市要实现创新互动、产业互利目标,市场拉动力和政府推动力缺一不可。市场是创新链条的终端,起着拉动作用,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创新资金的提供、创新平台的打造、创新产业的形成应该主要由市场、由企业来解决,等着政府给钱、给地、给人、给平台、给项目是不可持续的;政府是创新政策、创新环境的提供者,对创新起着推动作用。此外,由政府主导的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深哈合作实践中要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才能形成创新的良好生态和强劲动力。
国家工商总局综合司司长袁喜禄
深哈对接的重要因素是市场活力
“深圳和哈尔滨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有许多不同,但也有内在的一致性,两个城市都是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起来的,成为区域中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家工商总局综合司司长袁喜禄在阐述深哈两个城市战略合作时表示,研究城市、区域的战略合作,首先需要从大的背景,看看城市、区域发展战略成功的经验,其中有三点很重要,一是要发挥地域的优势,要挖掘出自身的潜力;二是要把握未来的趋势,要顺应发展的大势;三是要发挥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袁喜禄说,深哈双方的潜力、优势能否发挥,都需要市场力量的支撑,经由市场的检验与判断。同时,研究深哈战略合作对接,还要看深圳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成功的因素是什么,这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方向。“深圳最大的优势是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深圳的成功是市场机制的成功,并已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关键。”袁喜禄说。他认为,深哈对接的重要方向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他指出,首先政府要放开市场准入大门,让投资创业者进来,鼓励百姓投资创业,形成创业创新的气氛;其次要让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经济是一个大运动场,大量企业进来,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要让消费者满意,消费环境正在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
深圳行政学院副院长谭刚
抓准深哈供给优势激发合作动力
谭刚借鉴“飞地经济”概念,阐释哈尔滨与深圳建立资源互补、市场互通、创新互动的现实路径。他说,“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深圳科技创新与产业优势快速增长,但面临空间不足的难题;哈尔滨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地域广阔,面临着结构调整与升级迫切需求,深哈合作就要抓准自身的供给所长发展,激发优势互补的合作内生动力。
“伴随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深圳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近期已有超过1.5万家企业外迁。”谭刚说。他认为,深哈开展“飞地经济”合作,重点应从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真正构建起连接合作双方共建利益的命运共同体,这其中,观念与机制的转变是关键。
谭刚表示,应对两地合作的产值、税收、就业、环保等收益与影响,形成明确的分割与奖惩意见。同时,要得到合作双方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在实施干部调配、挂职等制度时更多地考虑如何服务“飞地经济”发展。
谭刚说,双方还要探讨制度创新,改善飞入地市场营商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保障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开展合作。同时通过共同建立园区管理委员会,选派干部到园区任职挂职,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架构。( 记者 韩波 陈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