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过上充实、快乐、有价值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省一系列创新举措正悄然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从老年人大学的时尚课程到社区的文化活动,再到“银龄调解员”和“银龄驿站”的设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正成为养老新图景的生动写照。
老年人课程紧跟时尚潮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老年人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老年人课程正变得越来越时尚,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对新知识的渴望,而且还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时代。
71岁的王金凤阿姨每周都会准时来到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参加“AI手机智能生活”课程的学习。王阿姨说:“现在已迈入数字化时代了,我们老年人也要拥抱新事物。我也在努力学习,现在我手机用得可溜了,身边的老年朋友遇到手机方面的问题都来找我帮忙,这让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
“为帮助老年人拥抱数字生活,我们开设‘DeepSeek快速入门’等课程,让老年人感受到科技知识为志愿服务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力求为老年人提供最时尚、最实用的课程。在这里,除了传统的声乐、舞蹈、书法、美术等课程外,还开设了“AI手机智能生活”“无人机航拍”“DeepSeek快速入门”等课程,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目前,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共开设了109门课程,每学期课程更新率达到15%。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还让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银龄调解员”调解千家事
在绥化市庆安县人民法院,有一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说和人老李”的特邀调解员,他调解了一起又一起民事纠纷,成为远近闻名的“银龄调解员”。
“说和人老李”叫李玉君,今年67岁,退休后就被纳入“银龄人才库”,成为一名“银龄调解员”。他创办的“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李玉君个人也因其在调解领域的出色表现,被授予绥化市先进人民调解员的称号,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遇到家长里短的问题老百姓也愿意找我帮助解决,调解员的工作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我乐此不疲。”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老范调解团”的范无际说。
今年75岁的范无际自投身调解工作以来,化解纠纷1900余起,成功率高达94%。从全省十佳调解员到全国“矛盾不上交”先进个人,密密麻麻的卷宗记录着他“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坚守。
“老有所为,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李玉君的话说出了一些老年人的心声。从“说和人老李”到“老范调解团”,越来越多银发身影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社区活动激发“银龄”活力
“我们社区可热闹了,每天有书画班、声乐班、诗朗诵班……每天心情都非常好,生活也非常充实。”70岁的居民刘顺义乐呵呵地说。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燎原街道的文化家园社区,像刘顺义一样,许多老人的退休生活都非常充实。
文化家园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接近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社区居委会主任于佳介绍:“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服务好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核心目标是让他们既能成为社区服务的获益者,更能成为参与者,在奉献中感受价值与快乐。”
对于这里的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和重视远胜于单纯的助餐、助洁等基础服务。文化家园社区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社区积极挖掘老年人才艺特长,引导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组建了合唱团、书画研究会、健身队等多支由老年人组成的兴趣队伍。
在齐齐哈尔市的“银龄驿站”,同样洋溢着老年人的欢声笑语。驿站开设了书法、绘画、摄影摄像、音乐舞蹈、模特表演、太极拳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80岁高龄的李树森老人感慨地说:“每天来这里写写字、唱唱歌,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年轻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我为‘80后’。”(记者 杨惠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