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龙江旅游带火非遗文创
用鱼皮制作的大雪人、钥匙扣;如油画一般栩栩如生的满族刺绣;老虎呼啸而来霸气十足,仿佛要“跳”出桦树皮画……“五一”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游客1500.5万人次,非遗文创产品销量也呈现火热势头。
2022年出台的《黑龙江省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中提到,要加快赋能重点领域,以鱼皮画、麦秸画、剪纸、乌鱼绣、靺鞨绣、桦树皮画等非遗产品为重点,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产业化配套能力,打造新文创产品品牌。
乘着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龙江非遗文创产品穿越历史的长河、走出“深闺”,在展现龙江独特地域文化的同时,成为龙江文旅消费新热点、产业振兴的新亮点。
非遗文创升温 洋溢消费活力
“黑龙江旅游旺了,把非遗文创也带火了。”黑龙江依马哈赫哲传承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技艺传统染色技艺项目传承人赵同华,9年前回到家乡同江创业,挖掘和传承赫哲族非遗文化。
“这是龙江非遗文创发展近9年来最好的时光。”赵同华感慨道。上个冰雪季龙江旅游出圈,点燃非遗文创发展新引擎,也点燃了她心中的一团火。
同江市圆梦技能培训中心非遗就业工坊负责人杨双艳,同样感受到行业的生机勃勃。“同江是口岸城市。今年春节,俄罗斯游客和周边地市返乡过年的游客比较多,我们推出的伴手礼好几次都卖断货了。‘五一’假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0%。”
“‘五一’小长假,我们的桦树皮非遗文创产品销量同比增长90%;在上个冰雪季,销量与2020年相比增长400%。”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23年“省级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库”首批设计型专家朱波,已在塔河从事非遗文创工作25年。他坚信,随着夏季黑龙江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龙江非遗文创将会继续迎来爆发式增长。
作为大兴安岭地区工艺美术协会主席,朱波今年初到漠河北极村考察发现,带有桦树皮元素的小发卡,成为年轻人争相购买的潮品。“龙江非遗文创产品蕴含着神秘悠远的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文旅体验,让他们在路途中慢下来、留下来。”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龙江景区与地方非遗文创产品不期而遇。四月末,省级非遗项目王氏剪纸、鱼皮画、油陶作为文创产品入驻大庆石油馆。松雷何所有中央大街店,在核心文旅商圈打造国内首家黑龙江非遗旅游体验基地,丰富和延展了非遗的产业业态,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守护传统文化 找到新生密码
今年初,一款“冰城四季AR冰箱贴”走俏冰城,短时间内被采购一空。受AR冰箱贴启发,目前赵同华与设计公司合作,计划推出AR鱼皮非遗系列文创产品。“只要扫码,就能沉浸式感受赫哲族人打鱼的场景,让更多年轻人对民族文化‘路转粉’。”
今年三月微博上一组身着鱼皮衣的照片,为赫哲族鱼皮衣带来一大波流量。这款让龙江非遗文创成为时尚“潮品”的鱼皮服饰,正是出自赵同华的工作室。“除了推出私人高定款服饰、包包和腰带外,我们还推出头饰、耳环等生活品类的非遗文创产品。”赵同华说,近期还将与四川彝族非遗文化传承人携手,与国际轻奢箱包品牌合作,推出附加值更高的非遗文创品。
“非遗文创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朱波认为,未来非遗文创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守护非遗内核的前提下,拥抱市场、拥抱消费者,注重其实用性。今年朱波文创工作室推出了精致且实用的桦树画小摆件、桦树皮扇面、笔筒、茶具、茶杯、头饰等系列非遗文创产品,近期将陆续上市。
杨双艳打算推出带有鱼皮画元素的非遗文创笔记本。从业15年来,她通过创新鱼鳞仿真画、鱼皮刺绣等方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鲜明地方特色。因看好龙江多彩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今年初,有广西景区向杨双艳发来橄榄枝,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可以说,在守护、创新和跨区域融合发展中,龙江非遗文创解锁了发展新势能、找到了新生密码。
构建多元场景 推动转型升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文创的魅力之源。如何进一步挖掘非遗文创产品的潜力,让非遗文创成为龙江创意产业的又一发力点?哈尔滨爱威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项征建议,可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非遗项目以历史还原、场景重建等手段展示出来,营造沉浸式交互体验龙江地域文化的氛围,用新质生产力推动龙江非遗文化转型升级。
黑龙江工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董迪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她在学校文创中心,在桦树皮画非遗传承人唐德滨指导下完成的一幅桦树皮画。在董迪早先的印象里,非遗文化是小众的、陌生的。但当她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后,才领略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因此,她建议,“应构建多元场景,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沉浸式的活动,让大家参与其中,让非遗文化实现高质高效的传播。”
进一步加大对龙江非遗文创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让非遗文创深入人心;龙江非遗传承人、文创工作室和高校,要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发展非遗新质生产力;创意是灵魂,要加强非遗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众多相关人士纷纷对龙江非遗文创的发展献计献策。(黑龙江日报记者 丁燕 毛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