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个火热的冰雪旅游季,兰西县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探索和文旅相结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非遗”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张筋饼飨天下 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的比赛结果已经诞生。让我们恭喜6号何永波师傅以54.1厘米的成绩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1月3日,由兰西县人民政府主办,兰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兰西县榆林镇人民政府承办,兰西县榆林镇特色餐饮筋饼协会支持举办的兰西筋饼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圆满落幕。
兰西筋饼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活动现场
活动当天,10余名兰西筋饼制作大师现场进行以50克面团制作“最大筋饼”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最终制作成直径54.1厘米筋饼,完美呈现了兰西筋饼薄而韧的特点。
吉尼斯认证官侯颖现场宣布挑战成功,并授予兰西县人民政府、兰西县榆林镇人民政府、兰西县筋饼商会吉尼斯认证证书。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兰西筋饼,传闻中最早始于乾隆年间,至今已经有近300年历史。以筋饼美食为依托,兰西县榆林镇饭店已发展到40余家。规模化筋饼生产企业8家,年加工筋饼可达1亿张。
“我们榆林镇目前也有一些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比如‘芈乡’‘小榆树’‘二涛’‘二姐’等,都是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家除了实体餐饮店外,也会通过一些线上渠道去销售。希望可以借助此次县里的活动进一步叫响筋饼名号,让我们的非遗美食畅销全国,越走越远。”兰西县榆林镇副镇长崔秀程说。
彭家大院夜景
非遗项目完美地融入冰雪文化
年画灯彩与冰雪经济做加法,巧上加巧。
刚刚开园的彭家大院生意红火,这里是兰西县省级非遗彭氏灯彩和彭氏年画的集中展示区。
“今年是第六届冰雪花灯游乐园,我们按照县里的部署和安排,把项目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来谋划和设计,突出以‘冰雪+非遗+娱乐+研学+美食’为主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思路,通过不断地完善游乐设施、丰富商业品类,巧妙地把彭氏灯彩、彭氏年画两项省级非遗项目完美地融入冰雪文化之中。”彭氏年画非遗传承人刘福丽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域内外游客在这里绘年画、扎灯彩,赏灯乐雪,领略兰西特有的冰雪文化魅力,实现吃住行游娱购一站式旅游体验。”
夜幕降临,顺着院门外的小路探索,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彭家大院”几个大字,顺着五彩斑斓的华灯望去,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游园世界。
“这里花灯多又新颖,而且还有很多冰雪游玩项目,这趟真没白来!”跟团旅游的刘先生发出由衷的感慨。
据悉,园区内主要景点以彭氏灯彩传统手工艺灯彩观赏为主线,此外还拥有高空滑雪圈、冰上龙舟、冰上单双人自行车等冰雪项目和海盗船、旋转木马、雪地飞碟等大型游乐设备。园内灯彩种类甚多,年画娃娃灯、接福纳祥灯、摇钱树灯、青花瓷平安灯……璀璨夺目的灯彩在夜幕下与冰天雪地完美契合。
兰西挂钱文创产品
挂钱出新 “冰雪系列”走进冰城
兰西挂钱是东北民俗剪纸中的特殊品类,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典型艺术特征。2007年,“兰西挂钱”被列为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临近春节,兰西挂钱博物馆馆长宋成玲,开始忙活着下一阶段的布展。“我们最近重新布置了展厅,有一些游客会来研学体验。”宋成玲介绍说,“新推出的《冰雪系列剪纸夜灯》系列,包含索菲亚教堂、冰雪大世界、雪乡三个作品。整体的设计创意是围绕服务龙江振兴战略和传承弘扬非遗技艺,用兰西挂钱剪纸将冰雪的美与剪纸的美相结合,既是对龙江美景的展现,也是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日前,兰西带着巨幅作品走进中央大街,让游客一睹非遗作品的风采。近几年来,兰西挂钱通过不断创新,增加了一些新的创作作品。例如对联、包包、挂饰、摆件等民间剪纸手工艺品和其他做工精细、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创产品,符合中式审美的亚麻、丝绸剪纸系列包包广受好评。以传统剪纸纹样设计包包图案,利用“福”字、“禄”字等汉字元素,凸显出美好寓意。
“目前,我们也在通过积极引导,打造研学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等形式,吸纳和培养更多创作人才,扩大创作队伍。引导创作群体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创作多而精的文创产品。”宋成玲表示。
保护、传承、创新,兰西县依托文旅融合、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文创产业等形式,致力做好“非遗+”融合发展,使非遗保护传承更加高效和精准,为非遗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这个冬天里,不断推陈出新的非遗为文旅产业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底蕴。(龙头新闻记者 董新英 通讯员 张静怡 摄影/视频 张静怡 董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