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农田调研
一年一度的快乐暑假已悄然开启,校园迎来短暂宁静,而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哈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场内却热闹非凡,入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的双创团队正在紧张备赛。
创业团队备赛
努力不会被辜负,付出终有回报。在7月26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黑龙江赛区比赛中,哈职院获得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14项。
大赛与创新创业培育人才相伴相生,为新时代大学生展现风采、成就自我搭建了新舞台,也为年轻一代回馈社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新平台。
留校“双创忙” 假期生活新节奏
“这是我们的营业执照,专利也下来了,过些日子就要与企业签约。”哈尔滨耒耜农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哈职院2022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何乾坤向记者娓娓诉说着他所在的“拾全拾美”创业团队取得的最新成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拾全拾美”创业团队通过参与学校与哈尔滨科罗得农业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横向课题,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仿生仿形秸秆打捆机捡拾器,并成功推动创新成果市场化。该项目从源头降低了秸秆包中的含土率,有效降低了动力需求,极大地降低了油耗及废弃物离田的作业成本。此外,该捡拾器作业前无需对散落的农业废弃物进行归拢处理,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和作业时间。
谈及申办企业,几段故事一路“高歌”:2021年4月,团队成员曹紫祎参与的捡拾器主体外形设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1月,团队成员李嘉诚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进一步开展了捡拾器配套零部件设计;2023年5月,完成产品设计,对研究成果进行专利申报;2023年6月,团队开展市场技术推广工作,与多家企业达成意向合作;2023年7月,团队与科罗得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立哈尔滨耒耜农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用优质的实训基地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我们创业保驾护航,指导老师助力我们解决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何乾坤说。
团队指导教师谢一功说,项目启动以来,除学校内各方大力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得到了多位行业内专家的推荐支持,农机、管理、财务、法务等多学科领域专家担任项目顾问,为项目规划提供指导,使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项目
瞄准国产化 敢闯敢试底气足
“我们瞄准的就是难点、‘卡脖子’问题,目标就是攻克这一瓶颈。”昂扬的精神来源于敢闯敢试的底气。
“改辙易途”创业团队核心成员有5人,分别来自哈职院机电工程学院的不同专业。采访中,记者问及项目来源,一成员介绍,中国高铁技术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用来加工制造和维护打磨的铣刀还需要进口,于是,“高铁道岔成型铣刀国产化”成为项目团队的终极目标。
目标定了,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然而在研发过程中,试制出现了瓶颈。据指导教师回忆,团队在工业中心设备上试铣加工件时发现,试制铣刀材质强度与进口产品相比较,在金属性能上还有差距,直接影响使用寿命。怎么办?指导教师立刻召开技术分析会,安排王小蕤和范宇博咨询材料专家,共同研究刀体材料的锻造加工工艺,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采用闭式锻造技术制造铣刀刀体。
经过两年的努力,在多位行业专家指导下,试切加工方案修改了70多次,终于研制成功高铁道岔成型铣刀。“与同类型产品相比,我们的铣刀加工周期更短、零部件精度更高、成本更低,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1/3。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取得1项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该项目指导教师说。
多元培养人才 推进“三创融合”
一项项充满创意创新、蕴含社会价值的成果凝结着青年学子们的孜孜奋斗,也折射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进阶之路。
“哈职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通过多元方式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师生科创成果转化率和落地率不断提高。以何乾坤为代表的‘拾全拾美’团队就是我校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典型样板。未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场将持续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软硬件支持,为学生双创实践活动搭台。”哈职院创业学院教学总管、团队指导教师陈晨说。
创业团队进行零件加工
近年来,哈职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融合,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建多种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打造综合性专业化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等系列举措,着力培养学生能做、会做、善做的专业本领。(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