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哈尔滨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步伐,今年预计实施改造项目224个,面积约1093万平方米,涉及1785栋楼体,约15万户居民,计划11月底前完工。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将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助力打造宜居幸福之都。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
广泛听取民意 做到精准施策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贯穿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设立民生接待室,专门设置接待人员,通过新闻媒体、自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在老旧小区改造区域公示,以“包片制”、“包楼制”方式实现信访接待无死角全覆盖,确保民生接待室时时有人在,民声接待热线随时有人接;组织各区政府、设计单位、街道社区、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召开民意调查征询会、改造方案评审会、民意调查座谈会210余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方案;建立“参与性规划”和“定制化改造”机制,在32项基础改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居民意愿,推出业主选择项目4项,增建运营项目9项,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
哈尔滨市南岗区老旧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严把项目流程 聚焦品质提升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五统一”机制,首次开展专项规划设计,招标确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2023年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哈尔滨市住建局组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开展现场踏查280余次,从4个角度12个方面对今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出规划设计要求,完成9区155个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组织设计单位,针对14个示范小区开展背对背方案设计,优中选优;在全面总结以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大胆创新改进,在工程组织上实行“设计方案+全过程咨询+监理+EPC(施工+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的全新组织模式,由施工单位总牵头,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衔接不及时、设计现场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全面加强建筑材料、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等各方面监督管理,由各区作为主体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根据施工质量按进度支付工程款,有效约束合作企业依规履约。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
锁定进度目标 科学安排工期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统筹安排,列出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按时间节点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强化落实,进一步完善落实全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度报送管理制度,4月份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管理系统平台,录入工作和新项目进展周报表制度,确保实时更新;按照“2023年新项目11月末完工”的目标,各区、县(市)做好项目开复工前的调查摸底、规划设计、民意征询、建设审批、工程招投标、人财物筹备、宣传动员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采取倒排工期、专业介入等措施,细化项目建设各阶段的进度时限,确保省、市确定的项目开工、完工时限和改造规模、区位、内容等任务目标如期完成。截至目前,9区已完成公开招投标方案编制、发布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公告工作,争取5月底4个主城区先行开工,6月上旬市本级全面开工;9县(市)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正在开展施工招标工作,预计6月底前可全部开工。
远程视频监控智慧化工地建设
利用互联网可随时调取和观看施工现场情况
强化监督管理 保证透明公开
为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做实做细,市级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督导检查,形成联动,组成专项考核督导组,每月对各区、县(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施工组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工程款拨付等进行考核评比,将考评结果在全市通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试行智慧工地建设,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将所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可远程视频监控的智慧化工地,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可通过登录互联网随时调取和观看施工现场情况,强化问题监督,防止把“民生工程”变成“民怨工程”。同时,哈尔滨市积极落实省纪委监委整治老旧小区改造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工作要求,就6个方面26个具体问题,组织各区、县(市)对2019年至2022年实施的702个项目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大排查和专项整改整治,建立月调度和问题台账报送制度,完善工程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和城建档案报送等工作机制,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办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图/文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