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播种 李拥军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大泳摄
五月的抚远春耕如诗,大地如画。纵横交错的稻田水光滟潋,生机勃勃。
每年这时,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都会想起那个特殊日子。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合作社考察。之后每年5月,我的耳边都会响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总书记说:经过七年发展,‘玖成’服务农户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更强了!”
服务生产,一个屏幕管全程
眼下,正值抚远市水稻生产进入大面积播种、插秧的关键时期。在玖成合作社水田播种现场,没有了往年机车轰鸣、人员忙碌的场景,只有几架无人机和无人插秧机在往来穿梭。
“今年合作社的水田全部采用无人化作业。早熟品种采用无人机播种,无人机播种不仅省时、省力、省种子,而且肥料播撒均匀,减少了种子化肥的使用量,节约了人工和农资成本;高标准水田采取提前育秧、无人插秧机定点插秧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更是抢抓了农时。”袁胜海高兴地说。
优质的种子是保证高产的基础。为减少苗种损失,提高种苗成活率,袁胜海通过大量摸索和实践,申请了“种子双氧催芽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与农垦科学院水稻所深度合作,推出寒地水稻双氧快速浸种催芽机理及规模化应用技术。使用该技术播种,种子扎根快,出苗早,出苗整齐。该技术2019年荣获农垦总局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他的水稻浸种双氧催芽设备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四省区应用面积达5000万亩。
数以万亩的耕地、不同品种的农作物、上百台各种农机具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让每块地、每个品种、每台机车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记者在玖成数字化服务平台前找到了答案。
“以前农民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农民种地还是靠天,但这个‘天’可是天上的‘北斗导航卫星’。”袁胜海在玖成数字化服务平台前指着大屏幕,向记者展示任意块耕地的面积、土壤商情参数、温度、风向、今后一个时期的天气变化,以及播种品种和每台机车的作业情况。在玖成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全程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
服务社员,节本增收400万元
看着玖成合作社的生产模式不断更新,村民李玉龙抱着试试的心态去年加入了合作社,把自家150亩地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对他家的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并种植了大豆,秋后算账比他自己耕种每亩多收入2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李玉龙今年把他家其余的300多亩地全部交由合作社耕种。
“现在家里的地全放合作社托管了,省心、省力而且还能多赚钱。加入合作社前,家里种400多亩地,一到春耕、秋收时,全家总动员,累不说,收成还没保障,遇到年景不好,就会出现大面积减产。加入合作社后,在合作社的统一调度指挥下,开着自家的机车在合作社里干活,还能多一份收入。”李玉龙说。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抱团取暖”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能大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合作社通过组团购买农资、提供集中育苗服务、春耕机械互用等方式,帮助农民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科技种植含量,抢抓农时确保秧苗插在丰产期。同时采取秋粮集中销售方式,帮助社员瞄准时机,掌握好市场价格再统一出售,让他们既种得好,又卖得好。”袁胜海说。
统一采购农用物资,统一耕种,统一加工销售,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十成服务”,几年来,为社员节本增收400多万元。实实在在的效益,让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调动了村民入社的积极性,今年又有50户村民带着自家机车、耕地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社员增加到170户450人,耕地面积超过10万亩。
服务客户,提供优质农产品
现如今,玖成合作社的人增加了,种植面积扩大了,但袁胜海认为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强大。于是,袁胜海率领合作社以自身优质的农产品原料为基础,以“极、品、鲜、香”为品牌特色,全新开发了“玖成极米”、“玖成粳品稻”两大品牌,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让合作社产出的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进入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商场超市。
品牌有了,袁胜海又琢磨起了互联网行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按需组织农户生产。同时,试水电商业务,一端连接田间,一端连接用户,将优质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现在合作社已经成功入驻抖音、天猫等电商平台,虽然现在的产品销量占比不高,但通过网络可以听到终端客户的声音,直接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顾客想要的才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袁胜海说。
合作社通过北京“智囊团”搭建起精细化运营平台,一方面在线下打造社区粮仓,让外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平价买到正宗东北大米,以口碑相传扩大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建立网络营销,可为高端人士私人定制专属农产品。
七年来,通过科技支撑,广泛运用智慧化、规划范、机械化生产,取长补短,玖成合作社实现了由单一水稻种植到“种、储、加、销”一体的大型合作联社的华丽蜕变。(纪世强 戴明建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