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前,黑土地上就正式拉开了农业夏管的序幕。
春日胜黄金,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各管理区的春播生产跑出“加速度”。在第二管理区二组七号地,农机作业人员赵忠不用躲着“鱼眼泡”,正驾驶着大马力机车在广袤的耕地上自由“驰骋”。
“耕地治理太重要了,过去这个‘鱼眼泡’不仅不产粮,因为地湿作业车辆陷车打误,春播、夏管、秋收,不管哪个环节都需要分时段作业,又费事又窝工。”赵忠介绍说。
俗话说,“人养地,地养人,锄头底下出黄金”。近年来,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围绕“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理念,采取侵蚀沟治理、秸秆还田、农业“三减”等举措,实施黑土保护工程,让黑土地持续增“肥”,助力大国粮仓更殷实。
水浊沟治理
农业“三减” 为黑土地“减负”
备春耕时节,走进建设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根据2023年的种植计划,对采集来的896份土壤样品进行“把脉”会诊。技术人员根据每块地号土壤特性、将要种植作物对肥料的需求量,科学合理确定新一年该地块的肥料施用配比,指导种植户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
“现在是地里缺什么肥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做到科学精准,既避免了因单一肥料不足影响产量,又减少了肥料过量导致土壤板结的现象发生。”第二管理区职工吴凤彪说起农业“三减”带来的收益时,笑得合不拢嘴。去年他种植的大豆,每亩地减施肥料6斤,300亩地省下了1800元,由于肥料补给科学高效,每亩地还平均增产了15斤左右,让他十分高兴。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农场不断改进完善配套农业技术措施,合理降低肥料使用量,采用分层定位定量深施肥和强化科技投入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施肥,促进肥料高效利用。
开展黑土地保护监测土壤采样
在农业“三减”行动中,建设农场除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外,还探索绿色统防统治技术,有效提高农药、除草剂的利用率。这个农场购进诱捕器、测报灯等虫情测报仪器5台,在辖区内设立了5个监测点,为33.41万亩耕地铺设了一张铺天盖地的“防虫网”。这张网可以及时对农田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预警,为管理人员抓住关键防控时期进行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升第一手资料,有效减少了除草剂、农药施用量。
“你看这喷药机喷出的水雾,像不像从像美容仪里喷出的精华一样细密!”在第三管理区的有机小麦种植地块,种植户李丹丹正在进行视频连线,形象的比喻把远在上海的客户都给逗乐了。
她正在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小麦播种现场的情况展示给各地的客商。在视频中,一台大型自走式风幕喷药机,像张开双翼的大鸟跟进在播种机的后面进行“封闭灭草”作业。
李丹丹一边跟着作业机业后面直播,一边介绍说,这台自走式风幕喷药机配备了精密喷头,保证了单口流量精准,确保喷药质量高,除草效果好。这台机车不仅可有效避免施药作业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还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省药省钱,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食品安全。”
据建设农场产业营销部总经理周志方介绍说,2022年建设完成有机地转换3万亩,也注册了自有品牌,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全域有机农场建设。
秸秆还田 为黑土地“提质”
保护黑土地,不仅要为耕地增施“营养餐”,还要让耕地做“深呼吸”。
自2001年开始,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就对收获后的秸秆进行粉碎,然后抛撒田间,通过机械翻埋模式、覆盖模式、机械灭茬及联合整地碎混模式等方式,实现作物秸秆100%还田。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土壤碳储存和腐殖质,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性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保证在7.2%-9.8%之间,最高达到10%。
“从土壤颜色、疏松程度就知道这地肥不肥。”在第三管理区春耕地现场,管理区技术员窦建鹏用力攥了攥手里的黑土,手掌展开后,黑土慢慢松散开,微风吹来,能真真切切地闻到黑土泥香味道。
进行土壤有机化验
在春播作业现场,提起秸秆还田和耕地休耕轮作,第四管理区职工梁忠辉就打开了话匣子:“去年我种的这块地大豆产量达到每亩542斤,要不是秸秆还田和科学轮作,这产量、品质肯定上不来。”他说,当时农场推进秸秆还田和农作物轮作时,收获机后面要加装粉碎和抛洒装置,还要增加一遍“灭茬”作业,大家都嫌费事、怕费钱。“现在看,这些措施非常正确,我那大豆每斤2.85元客商都抢着要。”
据建设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苏景刚介绍,连续多年实施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土地肥力,去年实现粮食产量增产5%以上。
治理侵蚀沟 让黑土“留下”
“三年来,我们累计投资145.36余万元,治理侵蚀沟52条、长度27公里,鱼眼泡27个,恢复耕地面积81.17亩。”4月26日,北安分公司春播生产现场会在建设农场召开,农场副总经理唐道光介绍了建设农场耕地治理的成功经验。
建设农场属山区与平原接壤地带,境内丘陵漫岗,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大,每逢雨季或涝年,径流水由高处汇流到低处,耕地受水土冲刷严重,形成侵蚀沟,低洼处耕地积水形成鱼眼泡。侵蚀沟和鱼眼泡的发生和发展不断加大水土流失,使部分耕地黑土层变薄,耕地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下降。
党员干部义务对辖区水浊4沟进行治理
“以前无论是春播、还是秋收,来回过车拉运都非常不方便。”第三管理区职工张焕臣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综合治理刻不容缓!近年来,为了防止黑土耕地退化,建设农场不断探索黑土地的保护“良方”,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式,实施地表覆盖及保护性耕作、填埋技术修复侵蚀沟等措施,重点防治土壤风蚀,固土培肥,提升耕地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面积增强。
在耕地保护治理过程中,建设农场结合实际,分类施策,探索出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治理模式,治理成效显著。针对小型侵蚀沟,采取“灌装土工膜袋修筑消力坎+护坡+护底+打桩+插柳”方法进行治理;针对大中型侵蚀沟治理采取“树桩填埋+石谷坊+插柳”方法进行治理;对那些耕地中的鱼眼泡则采取“客土回填+秸秆包”方法进行治理。建设农场的“黑土地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周边农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线与模式,每年接待学习参观的农户1000余人次。
在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建设农场的党员干部深知,只有保证耕地质量,才能永葆黑土地的旺盛生命力,粮食安全才有坚实的基础。干部职工正在尽全力为耕地“加油”,护好黑土地、守住“大粮仓”。(图/文 王静 许颖献 汪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