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托起“十亿元镇”
来源:黑龙江日报  |  2022-12-19 09:49:14

小木耳托起“十亿元镇”

东宁润乡山产品有限公司黑木耳生产现场。

  木耳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木耳看中国,中国木耳看东宁”,而来到东宁看木耳,必到绥阳镇。到了绥阳,你会看到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集散地、全国第一个黑木耳菌厂,全国第一家四季生产食用菌菌包并种植黑木耳的企业、首个黑木耳博物馆……不久前,绥阳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这也是该镇连续第三次入选。

  小木耳如何成长为大产业,托起“十亿元镇”?近日,记者前往绥阳,看看这个镇如何通过“抓好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搞活一镇经济”,将特色产业由产业富民向产业富镇转变。

  全产业链打造致富“金钥匙”

  “我们村以前种植木耳是地栽,一袋木耳也就挣一块多钱。现在都改用棚室挂袋技术,产量大幅提升,质量也更稳定。”在细岭村福泉黑木耳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迟令海向记者介绍全村木耳产业发展情况。该村共有120余户,建有木耳大棚300余栋,种植菌袋800余万袋,几乎户户有大棚。合作社从制菌、发酵、挂袋、采摘到销售,实施“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

  细岭村还建起了菌包厂,形成产业链,是东宁有名的木耳种植示范村。“细岭村的模式是绥阳特有的全产业链经济模式的其中一环。”绥阳镇副镇长申云广介绍,该模式实现了前端“合作社+基地+农户”棚室吊袋栽培模式种植生产,中端菌需物资设备研发制造+黑木耳产品深加工,后端废弃菌袋资源化利用的闭合型全产业链。

  但绥阳并未满足于此。近两年来,该镇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使全产业链发展迈上了新台阶。通过把黑木耳从生产到最终销售涉及的菌种研发、物资供应、设备应用等20多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目前,绥阳镇共有黑木耳加工企业20余家,龙头企业7家,商标83个。其中,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2个。共获得20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食品认证。

  2021年全镇黑木耳种植量为1.5亿袋左右(含绥林局),产量约1万吨。黑木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8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

  拓展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农副产品走到销售端,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成团出道”。绥阳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2009年,东宁市招商引进江苏雨润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了雨润绥阳黑木耳山产品批发大市场。

  大市场集黑木耳批发、交易、加工、仓储、物流和现代商住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及山产品集散地和销售中心,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产品批发大市场。“外地人想大批买黑木耳,一定会来这里,不光本地木耳在这里销售,远在山东等地的木耳也在这里销售,可以说是买全国卖全国。”申云广说。

  2021年,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共有经营商户593户,实现交易额58亿元,交易数量3亿斤。约有15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从事黑木耳产业及相关行业协作分工,2000多农民已经转变为股东和工人。

  李兆富是大市场的黑木耳经销业户,从事黑木耳经营已近十年。凭借良好的信誉,几年来,在国内已拥有了十几个固定客户,每年黑木耳的交易量都有20万斤左右。“东宁黑木耳品质好、耐泡,福建、四川等地的客户每年都来我这采购。反响都很好。”

  市场越活跃,经纪人的作用越重要。在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活跃着4000多黑木耳销售经纪人。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创立“买全国、卖全国”“经纪人+老客”等合作经营模式,助推黑木耳产业的发展。

  深耕技术创新激发澎湃动力

  走进黑龙江佰盛食用菌有限公司,记者被整洁、现代的大型菌包生产设备吸引。生产厂长丁成梁介绍说,前几天他们刚检修完设备,这几天工人们放假,过段时间就要开始投入紧张的菌包生产,一直忙到来年4月。

  “木耳质量好,才能卖出好价钱。”在公司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丁成梁告诉记者,黑木耳一年一般只能种植两茬,佰盛利用智能温室栽培技术,智能控制湿度、温度,可12个月不间断生产。公司建设了全国领先的黑木耳自动化菌包加工基地和黑木耳现代科技种植园。采用工厂化生产、智能化育菌、自动化栽培、品牌化销售的黑木耳全产业模式组织生产,形成了“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的“佰盛模式”。

  在佰盛公司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厂区的“黑木耳实验种植区”门旁,挂有“博士后工作站”的牌子,展板上有工作站专家、教授的照片和介绍。“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大教授李玉等人设立,是公司与中林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丁成梁说,双方在黑木耳栽培、深加工和产品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绥阳鼓励本地土专家与各科研院所开展“土洋结合”合作,提高产品质量。“我们绥阳种植的黑木耳产品售价比其他地区每市斤普遍高0.5~1元,直接拉动当地农民提质增效。”申云广说,这些年绥阳相继培育了黑山、德金、草优等系列优质菌种,开展了菌种筛选改良、替代料栽培、菌糠综合利用等10余项课题研究,独创了棚室挂袋、春耳秋管、越冬耳栽培等20余项产业新技术。

  “接二连三” 擦亮“金字招牌”

  黑木耳成了绥阳的“金字招牌”。但如何擦亮这块“金字招牌”,绥阳一路破题。

  引进黑木耳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系列黑木耳食品,挖掘黑木耳产品附加值,实现黑木耳产业由“富民”向“富镇”转变。“镇里积极鼓励经销大户和经纪人兴办加工企业,因为他们对这块市场特别熟。”申云广说。

  东宁润乡山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德辉就是木耳大市场的“金牌经纪人”,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决定自己做黑木耳的精深加工。2011年6月,他在绥阳镇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在东宁润乡山产品有限公司,关德辉当场给记者打开一袋即食木耳。果然,和普通木耳比,省去了泡发的时间,可以制作成各种口味,食用非常方便。“以往我们提供原料,请外省企业做代加工。现在镇里政策好,我自己投资3500万元建了5条生产线。”

  “绥阳木耳要破圈‘强一接二还要连三’。”申云广介绍,去年东宁借着牡丹江承办第四届全省旅发大会的契机,全面推进黑木耳小镇项目建设,山友、宏福、顺德峰、英奈尔等一批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倾力打造集展示推广、科普研学、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黑木耳博物馆与黑木耳主题餐厅,填补了食用菌产业文化的空白。

  “下一步,我们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电商服务中心基地,形成电商引领、专业市场支撑的现代交易模式。构建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高端方向的特色产业重镇。”申云广说。( 文/摄 汪宇 黑龙江日报记者 刘晓云 )

编辑:于灵爽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