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务院批复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发展基因。七年来,新区接续推出667项改革创新举措,开展改革试点30余项,累计形成近200项制度性机制性成果。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各项改革统筹配套、梯次推进。深哈合作、飞地经济模式等6项改革在全国获得表彰、交流和推广;以照为主、承诺代证、失信严惩戒等5项改革全国首创;“融在新区·相约周五企业服务平台”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主会场示范项目;“一枚印章管审批”“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承诺即开工”等26项改革举措全省首创;跨境多式联运等15项改革获评“全省百佳优秀改革案例”;教育综合改革等4项改革获评市级优秀改革案例,获评省级自贸区创新案例42项;带土移植深圳经验45项;成功申建国家级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区试点、省级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合作先导区、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导区;获评国家级“科创中国”试点园区、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哈尔滨新区成为领跑全省改革创新的新高地。
哈尔滨新区
敢闯敢试 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创新
2017年3月1日,哈尔滨新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准入“门槛”,为新区招引八方人才叩响了选人用人机制改革的敲门砖。“新区上下按照深改委提出的‘改革创新不仅要触及到思想,更要触及到灵魂’的要求,坚持敢闯敢试、敢啃硬骨头,始终坚持把企业群众的期待作为谋划改革的主攻方向,坚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召开改革事项听证会、营商环境恳谈会、专家论证会,紧盯需求研究改革,使改革更精准更有温度。”哈尔滨新区改革办主任石雯慧介绍。
2019年以来,新区以“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推出“承诺代证”“无感续证”“远程验证”“跨境发证”“一业一证”等集成服务,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提升审批便利度,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2022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0.3%。
“‘一枚印章管审批’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哈尔滨新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跨入新阶段。” 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惟乔介绍。2020年开始,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集中行使14个部门的执法职能,涵盖5大类67项协同执法事项,推出285项包容免罚清单,探索了审批、监管、执法“三权分离”的新型治理模式。
反诸求己,自强不息。作为引领全省改革创新“试验田”,新区把全力推动解放思想和思路创新作为改革的动力源泉,创新推出“三高四精工作法”,坚持高站位统筹改革、高水平推动改革、高质量呈现改革成效,做到精密调度、精确推进、精准督察、精细管理,打造出适应“六区叠加”需求的改革工作机制,全部区直部门均牵头改革,所有部门不同程度参与改革。“新区每一个单位,从街镇、部门、国企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都要搞创新,都要参与改革,每年每个部门至少推出一项改革创新举措,并将改革工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 石雯慧说。
多点突破 重构一体化 招商服务新体系
这七年,哈尔滨新区加速推进金融、投资、土地等领域的基础性改革,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改革,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9年9月,哈尔滨新区以深哈产业园为“飞地经济”突破口,把深圳的管理模式、产业项目“带土移植”,借鉴深圳等地土地供给侧改革先进做法,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经验,快速实现产城融合、人才和企业加速集聚的“硬支撑”,以此盘活经济潜力,打造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
创新融资服务机制,为科技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成功为海邻科融资5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改革成功破题企业融资难。创新“全域保险+保险全产业链”服务,设计创新产品45项,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在土地供给上,新区大胆改革,推出新型工业用地MO土地出让方式。2022年,哈尔滨新区全省首次、全国领先出台《关于创新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科研用地管理的意见(试行)》,“将原有单一功能科研用地改造为功能复合利用的兼容性科研用地,切实促进该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加快集聚产业要素、提升人气活力。”新区自然资源局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科研用地项目负责人吴永鹏说。
2020年,哈尔滨新区打破固有招商体制,对原有招商和服务公司进行了大胆整合重构,建立“1+2+2+6+1”的“谋选招落服”一体化的招商和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双提升。在2022年9月结束的第22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哈尔滨新区入围中国18个投资热点城市之一。
深哈产业园一角
优化人才管理 为新区 注入发展新活力
改革的关键是人。如何引才、惜才、留住人才就成为新区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刚柔并济的引才措施。哈尔滨新区先后推出的“惠民聚才7条”“黄金30条”“新驱25条”等系列政策中,均设立了专项人才政策,在创业贴息、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不断推进人才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向用人主体“授权赋能”,将原属区级人事部门管理的人员招聘、人才引进、档案管理、职称评聘等权力下放给教育、卫生系统,将中高级职称的评审权下放给试点企业,优化申报环节,推动企业实行职称自主评审。新区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开始探索改革具体措施,主动争取与名医名校合作,共同打造校长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名医工作室,通过优秀带动、名家指导,有效提升区域内现有人才教育教学能力和医疗水平。
“能在哈尔滨新区执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一段美好旅程。”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郝岚7年前来到新区执教,她见证了新区教育在人才管理、引进和培育制度上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区推行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改革,创新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人才津贴、购房补贴等奖励措施。三年来,24名知名教育专家、名校长到新区任职,734人以公开招聘和柔性引进的方式到新区从教。(记者 孙海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