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粮囤圆,颗粒归仓好“丰”光。秋收结束,黑龙江省延寿县中和镇万江村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里,大大小小的粮仓盈满今秋的新粮,丰收的喜悦写在乡亲们的脸上;村镇米企的稻米加工车间,也迎来一年最忙碌的时刻,脱壳、筛选、灌装、封袋、运输……一批批黑米走下现代化流水线,从这座冰城小镇销往省外,浓浓米香飘进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厨房。
就在欢庆丰收,粮食收储、购销火热进行的同时,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凭借黑稻产业发展,万江村成功上榜。这个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特色村,有着怎样的“产业密码”?
调整种植结构 让黑土生“金”
11月5日,在延寿县念顺家庭农场院内,已经收回、晾晒好的黑稻堆成了小山。“颗粒饱满,非常漂亮,往这稻米堆前面一站、一看,心情立马就不一样了,干劲儿就上来了。”抓起一把黑稻,农场主王念顺喜上眉梢。作为万江村种粮大户,今年王念顺种植的80亩黑稻喜迎丰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花心思、下功夫,帮我们种植户挑选引进了‘黑珍珠’‘大红袍’等优质黑稻品种,今年全村黑稻亩产都在千斤以上。”王念顺说。
农户搬运水稻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忙碌一年的种植户们归置完米袋子,又掂量起钱袋子。“这几年黑稻市场行情看好,村里出产的黑米越来越受消费者认可,等收购价再涨一截就出手,80亩黑稻纯收入得有10余万元。”聊起今年的好收成,王念顺喜滋滋地说。
“全村黑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七成以上的种植户选择种植黑稻,仅黑米加工销售这一项,全村年产值就过亿元。”用这样一组数字,万江村党支部书记赵景武道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背后的第一个“产业密码”——调整种植结构,让黑土生“金”。
赵景武介绍,中和镇万江村位于张广才岭支脉套环山西麓,有着独特的小气候条件,美丽的亮珠河从村旁流过,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如何把好禀赋变成好收成?90年代末,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以超前的眼光,谋划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当时村里引进了黑稻、红稻、糯稻等多个水稻特色品种,试种后发现黑稻最适宜种植,效益也更好,于是村‘两委’成员带头,在全村推广种植。”赵景武说。20余年来,村民积累了丰富的黑稻种植经验和技术,品种不断改良,亩产逐年递增,多种粮、种好粮的底气越来越足,万亩优质黑稻田为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和产业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拓宽销售渠道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徐经理,我们预定的黑米什么时候能到,店里的存货快卖完了,还请抓紧时间发货啊!”“给我发一车,越快越好,今年的销量不错!”……连日来,哈尔滨市宏臣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方亮的“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企业的稻米加工车间里,首批5200袋共26万斤黑米走下生产线,陆续发往郑州、太原、广州。
“和普通大米相比,黑稻磨出的黑米营养丰富,食、药用价值高,除煮粥外还可以制作各种营养食品和酿酒,素有‘黑珍珠’的美誉。”徐方亮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米企每年春天与种植户、合作社签订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合同,企业也在不断提高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让“黑珍珠”销往全国,实现农户和企业共赢。
中和镇出产的黑米
“中和镇共有大中型黑稻加工企业9家,日可加工产出黑米产品300余吨,不用出村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往省外。”万江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黄天龙说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背后的第二个“产业密码”——拓宽销售渠道,种得好还要卖得好。
近年来,凭借过硬的稻米质量,万江村出产的黑米产品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在做强种植端的同时,把更多的功夫用在拓宽稻米销售渠道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方位深耕黑米营销渠道,不断更新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包装,提升产品档次,并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并行的销售方式,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以及各类新媒体手段,实现产品与现代科技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延长产业链条 实现品质、品牌双提升
迈步“十四五”,中和镇党委深入实施延寿县委“4335”系统工程、突出打造“11253”发展布局,黑稻种植特色村万江村等村庄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乡村振兴建设。
“如何进一步做强‘一村一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实现品质、品牌双提升。”中和镇党委书记康照祥道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背后的又一个“产业密码”,也是未来发展方向。
康照祥介绍说:“目前,中和镇创建的黑米品牌有‘守田者’‘血糯米’‘宏臣黑霸王’‘金百粒’‘马小菲’‘松泉’‘碗碗糯’等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都在逐年提高。但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目前这些品牌和产品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品质和品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组织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合作社等参观、考察、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不断为‘四个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康照祥表示。未来,中和镇还将在延伸产业链条上发力,谋划引进黑米酒、黑米糊、黑米锅巴等黑米深加工生产线,全力打造集产、加、销于一体的水稻产业链与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品牌增值、消费增信,不断擦亮“中和黑米”这一区域品牌,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图/文 钱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