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 哈尔滨话剧院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官方平台公示《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2年度资助项目名单》,从10635个项目中遴选,哈尔滨话剧院话剧《任务》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从初创即备受关注,原创话剧《任务》缘何“脱颖而出”?
演出剧照 供图 哈尔滨话剧院
“哈版”传神诠释 创演呈现三大亮点
“我叫李敏,12岁参加东北抗联,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生涯中我学会了跳伞、射击、发报,在战斗中被授多枚勋章,也结识了陈雷同志。解放后,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国抗日战争由8年改为14年,并纳入了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完成了抗联人的夙愿……”当表演艺术家赵淑珍老师缓缓念出这段台词,观众与《任务》中的主人公心灵交汇,戏剧的魅力,犹如一束光照进心里。
该剧导演韩雪松介绍,《任务》剧本历时两年精心创作,准确地把握思想脉络,创演呈现三大亮点:李敏一直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四年抗战中的贡献奔走疾呼;其与战友陈雷同志相恋,共同投身革命事业相濡以沫,既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又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一生献身理想与革命事业,以毕生精力宣传抗联事迹,弘扬抗联精神。此前,英雄事迹并非第一次被搬上话剧舞台,但韩雪松坚信:哈尔滨人演出的李敏,演出的抗联,一定会更传神感人。
艺术是生命的源泉,话剧《任务》经典对白、独白,启迪人们思索生命意义的所在,滋养一代代人的精神与灵魂。
演出剧照 供图 哈尔滨话剧院
“两个时空”交替 在追问中找寻答案
主创团队汇集韩雪松、胡东雁、段沛、李世涛、曲杰等国内一流的导演、编剧、舞美大咖,著名艺术家赵淑珍领衔主演,《任务》于2021年4月在哈尔滨首演,引发关注与热议。
原创话剧《任务》呈现“两个时空”:一个是抗联战士李敏老年的现实时空;一个是其青年时代的抗联时空。通过时空交替的形式弘扬抗联精神,两个时空交替转换,而不变的是——对信仰的坚守与付出,磁石般吸引观众了解主人公矢志不渝、波澜壮阔的一生,了解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极富感染力。
韩雪松虽已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多年,但作为哈尔滨话剧院培养出来的导演,对故乡有着特殊的情结。她曾执导《人民的毛泽东》《雪落有声》《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作品,荣获曹禺全国戏剧大奖赛导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导演奖”等多项大奖,在话剧圈声望很高。谈到创作初衷,韩雪松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他的任务,能完成这样的艺术创作,感到既光荣又幸运。”
为了完成《任务》,哈尔滨话剧院克服重重困难:从2019年立项到首演,剧院90多人,从主演到配角、从舞美到灯光全员上阵;从上海请来了编剧、导演团队;在哈尔滨师范大学挑选了30多名年轻演员……众志成城,旨在打造出一部艺术精品,讴歌在白山黑水坚持抗战的“民族脊梁”。
“此生我们带着怎样的‘任务’来,能否历经险阻,完成自己的使命?”或许每个人,在大型史诗话剧《任务》中找寻到答案。
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话剧《任务》由哈尔滨话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曲杰担任舞美设计,作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话剧《秋天的二人转》《雪落有声》《最后一个情圣》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秋天的二人转》获第二届中国舞台美术大展“作品大奖”“华文地区舞台美术设计”一等奖。曲杰说,《任务》的舞美设计全部由哈尔滨话剧院独立完成,将诗意的舞台意境与传统的话剧舞台表现手段相结合,打造了一种写意与写实结合的现代风格,情景交融彰显信念的力量。
谈到下一步对原创话剧《任务》深度细化,曲杰认为在剧情上可以增加人物情感深度的发掘,尤其是感情戏份的构思要再增加和强化,真正实现创作该剧的理念,李敏同志既是一个有着高尚思想境界和情操的抗联战士、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她也是一个有着极强温暖情怀的普通老人。在舞台美术方面,进一步强化诗意境界追求,在现有基础上高度概括和提炼,尤其在各人物形象把握程度上,在现实风格上强调诗画的美感提炼,呈现手段使用部分高清投影,强化两个时空的交错对话和舞台诗意氛围展现。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不断打磨提升话剧《任务》的过程中,将尝试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演出推广。既有参加一些国内艺术节性质的申报演出,也有纯商业性质的巡演。我们不只是推广一部话剧作品,打出哈尔滨话剧院的品牌,更是想把这块土地上曾经绽放的抗联精神传播开来。”哈尔滨话剧院副院长王笛介绍说。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这既是哈尔滨话剧院的“任务”,也是龙江人肩负的使命。(记者 王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