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滑’出了10位世界冠军,‘矿工儿女’获得7枚冬奥金牌、177枚世界级比赛金牌!”北京冬奥会时,这样一则消息备受瞩目,人们都想知道七台河市这座煤城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世界冠军,创造世界短道速滑奇迹的。
答案还得从煤说起。1969年,18岁的知青孟庆余“上山下乡”来到七台河新建煤矿,当上了一名光荣的采煤工人。七台河的煤矿大多是夹在岩层中的薄煤层,许多地方的煤层只有半米高,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在前辈及工友们的感染下,孟庆余工作踏实、肯干,在井下攉煤一个顶俩,别人都是两个人合抬一棵顶子,他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冬季劳动之余,他常到矿上中小学冰场滑冰,边滑边琢磨,越滑越出色,很快便破了地区记录,并成为一名速滑教练员。
1974年七台河滑冰队成立。为了能让孩子们准时训练,孟庆余每天2时起床,裹上厚厚的棉大衣,套上牧羊人穿的大毡靴,头脸围得严严实实,灌好水箱,拉上沉重的铁爬犁,然后绕着冰场一圈圈密密实实地浇。一场冰浇下来,皮手套湿透,手冻得又红又肿。尽管非常艰苦,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孟庆余常说:“离开矿工的后代,再优厚的条件我也培养不出世界冠军。”在孟庆余看来,自己的使命就是将这些矿工儿女的潜力激发出来,传承下去。
一次次优异的成绩、一个个冠军头衔接踵而至。在七台河市体委任教练、体工队队长的22年间,孟庆余作为“总教头”,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杨扬、王濛、范可新、孙琳琳,世界短道速滑冠军张杰、王伟等,都受到他的启蒙。在一代代七台河运动员、教练员的接续奋斗下,这座小小的煤城已“滑”出10位世界冠军,共获得7枚冬奥会金牌、177枚世界级比赛金牌、国家级大赛金牌535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
王濛和教练孟庆余(右)、马庆忠在一起。图片由龙煤集团提供
孟庆余把根深深扎在七台河,将一生都奉献给滑冰事业。不是在冰场上,就是在去往冰场的路上。他曾在述职报告中深情写道:滑冰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有一天倒在了冰场上,我也无怨无悔!
2006年,孟庆余在去往哈尔滨上课的途中遭遇车祸殉职。孟庆余走了,但七台河的冰上事业仍在传承。他的弟子董延海和张杰夫妇,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归国回乡。曾任杨扬教练的董延海担任了七台河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总教练;张杰创办中国·七台河特奥速滑队,3名队员在世界特奥会上夺得4块金牌、2块银牌,实现了七台河短道速滑“残健共荣”。2019年,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张杰担任主教练,招录的大都是本市和各地的矿山、农村学子。
第三代教练员,马庆忠和赵小兵继承孟庆余的事业,输送了冬奥会冠军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和世界冠军王伟等80余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上夺得银牌的张利增,放弃上海高薪工作,回到七台河后成为短道速滑第四代教练。2019年,张利增被选调到短道速滑国家队,在金善台主教练旗下任助理教练,之前在北京冬奥会奥组委任短道速滑裁判组裁判员。
北京冬奥会夺得接力金牌后,范可新说:“接力传承,庆余恩师、杨扬和王濛姐姐,我们都是七台河人,不希望在我这一棒没有接上;我这次完成任务了,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东北、黑龙江、七台河的孩子能接上我这一棒。”(耿闻 高博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