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记者 吕丹丹):在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与会代表热议胡昌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寒地黑土特色物产之乡的绥化市,如何全面落实报告要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绥化新篇章?1月25日,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接受了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的专访。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 摄影 宋淼
张宝伟表示,胡昌升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符合龙江实际,反映群众意愿。特别是从11个方面清晰描绘了做好今年全省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绥化要紧密结合市情实际,精准对标对表,逐一细化分解,自我加压,把工作落实落靠,全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绥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绥化义不容辞。
张宝伟说:“黑土耕地是维护粮食安全的基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绥化要拿出最鲜明的态度、最坚定的决心、最务实的举措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在张宝伟看来,“保护好”就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建设绥化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大数据平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利用好”就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初级农产品保障能力、绿色有机食品供应能力,实施种业振兴计划,打好大豆、水稻种业翻身仗。2022年绥化粮食播种面积将保持在2700万亩以上,产量220 亿斤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0万亩,肉蛋奶供应保持在全省前列,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龙江粮”、为中国餐桌摆上更优质“龙江菜”作出应有贡献。
绥化代表团全体会议 摄影 吕丹丹
张宝伟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勾勒了清晰路线图。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绥化要把“三农”工作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一是以数字技术、生物技术提升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二是以农民组织化、乡村产业化提升乡村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走好以产业富乡强村的新路子;三是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建设,改变乡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与“企业”相关的表述,特别是提出“让更多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既‘留住青山’又让‘青山常绿’”,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议。就绥化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张宝伟代表说,好的营商环境,是涵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源头活水”。绥化将坚定不移地用好深化改革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一是在优化政务环境上,要对标全国最优营商环境标准体系,探索建立标准一致的为企服务政策机制、服务机制、保障机制,形成项目服务全流程闭环,打造更多绥化助企样板。二是在优化市场环境上,要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用地、融资、人才、政策等要素保障,提升区域投资吸引力,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产业龙头企业。三是在法治环境上,要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强化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链长制、首席服务员制度,真心实意靠前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企业“服务员”,推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成为绥化新风尚,把绥化打造成巢暖凤来、融商汇智之地。
谈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绥化何以稳、如何进?张宝伟说,刚刚结束的绥化市第五次党代会,绥化确定了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的发展思路,就做好今年工作提出了“七个聚焦用力”工作任务。厚植“五个优势”就是厚植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基础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后发优势、县域经济板块集群优势、融入城市群经济圈区域优势、寒地黑土核心区生态优势,扬长基础优势、放大竞争优势、凸显后发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强势、发展胜势,走好“优势充分释放”新路子。赋能“三篇文章”就是发展医药、化工、纺织、电子等现代制造业,赋能“老字号”;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赋能“原字号”;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新字号”,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走好“产业韧性更强”新路子。加快“三个提升”就是针对绥化农业大而不强、工业体量弱小、城市承载功能不足的问题,加快提升绥化农业经济层级、工业经济量级和城市经济能级,走好“质量效益更高”新路子。
张宝伟表示,绥化将以全面贯彻全省两会精神为契机为动力,乘势而上,坚定笃行,以昂扬的姿态、优异的成绩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