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清县宝清镇建设村,不由得眼前一亮:虽然名叫村子,但全村人都居住在一个小区里,小区里有物业、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还有健身房,生活环境堪比城市社区一样整洁舒适、优美惬意。
据介绍,建设村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村集体中也是名列前茅,村集体固定资产4800万元、存款5000万元、年收入550万元;村里每年给村民发放福利400多万元,医保、养老保险全部由村集体买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十足。
是什么让这个曾经欠债累累的“负债村”彻底摆脱了贫困,一跃成为一个坐拥近亿元资产的“富裕村”和乡村振兴的“领跑者”呢?
建设村村民的住房
多年来,建设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两条腿”走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头雁”领飞 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乡村振兴,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村党组织和一个有本事、有头脑的“领头羊”。
1989年,杨学凯走马上任建设村村长。当时,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住的大都是破旧的泥草房,尘土飞扬的泥土路一下雨就变成“大酱缸”。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亏空,欠外债达四五十万元。
杨学凯有市场经济意识。他先是借钱缴纳了10万元的农业税,然后筹集资金带领村民建起了砖厂,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吸纳了300多名村民就业。
不久,建设村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宝清县成立第一高级中学,而建设村在学校对面有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涝洼地。杨学凯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得天独厚的商机,经“两委”研究,村集体借钱在涝洼地上盖起了8个门市房对外出租。租金收益远超种地,且逐年上涨。
渐渐地,建设村还清了外债,村集体经济由“负”变“正”,彻底摘掉了“负债村”的穷帽子。
为村民送鸡蛋
村集体有钱了,村民富裕了,建设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泥土路变成了沙石路,泥草房换成了砖瓦房。村民们高票选举杨学凯为村党支部书记。
2011年,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建设村:宝清县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村的一个废弃厂房被征用,不但让村民变市民住进了小区崭新的集中供热楼,而且村集体还得到了3600万元的土地出让金。
如何让这笔资金“钱生钱”,为村集体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村民谋取更多、更长久而稳定的利益?经多次支委会和党员大会研究,最后决定通过政府担保的方式把这笔资金借贷给企业,既支持了地方企业发展,又可以稳稳地坐收利息。仅此一项,建设村每年进账420万元。
建设村还在小区购置了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卫生室、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修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室外休闲广场;回购了16个门市房和一个三层楼的幼儿园,全部出租,为村集体年增收80余万元。
至此,建设村每年为村集体注入资金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迅速壮大,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效益倍增
近日,建设村的村民们开心地领取了流转土地的年终分红,实现二次增收20万元。据介绍,建设村将村民的2350亩旱田整合后统一发包给了丰收农业有限公司,村民在收取8000元/公顷承包费的基础上,年终分红1630元/公顷。
村里土地实行集中经营
建设村是城中村,前些年,村民们都是一家一户地进行土地外包。由于土地零散不成规模,加之多年未深翻导致土质板结,承包价格很低。如何才能让村里的耕地转化为优质资源,为村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呢?村“两委”一直在探索,在努力。
近五年来,建设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修田间路、打电机井、架电、固坝筑堤;将全村90%的耕地全部流转到村集体,总面积达7106亩,统一发包,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购置了两台大马力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每年免费为村民秋整地,深翻30厘米,有效地提高了地力和通透性;干部带头到田间地头捡拾农药瓶,降低土壤面源污染……
建设村通过土地流转和系统地综合治理,将“劣质资源”变为“优质资本” ,提升了耕地质量等级水平,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单产和效益。建设村的土地身价倍增,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与此同时,建设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地缘优势,引导村民发展二三产业,目前全村713户村民只有6户种地,其余经商办企业,在外贸出口、白瓜籽加工、水果批发、运输、餐饮等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带动了村民就业。
乡风文明 精神力量聚心铸魂
在“富口袋”的同时,如何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近年来,建设村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了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
村里的志愿者服务队
2019年,建设村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民兵志愿服务队和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在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秸秆禁烧、环境卫生整治、护林防火、义务植树等工作和活动中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
建设村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群众非常活跃,调试有线电视、手机下载歌曲、送药上门,虽然都是芝麻小事,但党员志愿者们都踊跃接单,乐此不疲,一年来为群众解决身边事100多件。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民参与各种献爱心志愿活动,武汉疫情期间,全村捐款近万元;在2019年全县抗洪抢险战斗中,村里出动了民兵党员抢险队,为临时安置点捐献生活物资2000多元;经常组织党员到敬老院、老党员和孤寡老人家中慰问,送去温暖和关爱……
文明之美,浸润心灵。劲吹的乡村文明风,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广大村民,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文明行为蔚然成风,“好婆婆”“好媳妇”越来越多了……近年来,全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3户,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9人。村民们满意地称建设村为“幸福村”。
多年来,建设村“两委”班子成功地把握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实现了兴村富民的梦想,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标兵”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杨学凯荣获 “全省百名好支书”“全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优秀干部”“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通讯员 马淑芬 记者 王宗华 摄影 马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