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医养结合、以医助养,势在必行!那么,哈尔滨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呢?记者从哈市卫健委了解到,目前全市有46家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有232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021年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管理项目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2次医养结合服务达68万余人次,提供失能老年人评估和健康指导服务2.8万余人次。
目前,哈市已形成“养中设医、医中带养、医养共建、居家医养”四种形式下六种医养结合模式,但深度推动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痛点问题。
新松茂樾山养老公寓的医生为术后老人进行康复治疗 供图 采访对象提供
医生询问老人病情 供图 采访对象提供
省海员总医院护理员辅助医护人员为老人做认知训练 供图 采访对象提供
探索:四种形式六种医养结合模式
养中设医
“大养老+小医疗”模式 让老人不出养老院就能看病
高品质公寓,餐厅、茶点吧、音乐室、书画室、手工、健身房等公共娱乐健身场所应有尽有……这里是哈尔滨新松茂樾山养老公寓,对老人提供“深度健康管理”是其特色之一。
86岁的孙大爷(化名)虽有脑卒中病史,但依靠助行器,出行倒也无忧。“去年11月份时,我出现发热、血糖高、意识不清等症状,多亏了这里的医护人员……”
医养社区健康护理总监赵萍告诉记者,他们通过120将孙大爷转运至某三甲医院,经半个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转回公寓,主责医生温伟、 护士长韩琳林带领团队给予其中医治疗和照护,一个月后状态好转,目前已恢复了正常饮食和部分自理能力。
“我们针对公寓内的老人,主要进行慢病治疗、健康管理、愈后康复,医养结合也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赵萍告诉记者。
医中带养
“大医疗+小养老”模式 让老人在医院就可养老
“失智、躁怒、小便不能排出!”陈先生告诉记者,76岁的母亲有激越、尿储瘤等病症,在家里无法得到专业照护,便将其送到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老年照护中心。“一个月后,我母亲的情绪逐渐稳定了,也不需要导尿了,其他症状也得到控制和延缓。”
老年照护中心二部主任刘丹娜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专业的医养结合方法,对老人进行合理用药、医疗照护,以及护理员的话术引导,使老人明显好转。”记者了解到,这里收住的大多是失智、失能,以及安宁疗护等刚性需求的老人,现有200多人。可为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医疗救治、康复支持、心理关怀、舒适照料、特需饮食、互动娱乐、中医保健等八项重点专业服务。
医养共建
和居家医养
记者采访中获悉,哈市医养结合形式还有医养共建、居家医养两种形式。
医养共建:“两院一体”模式(二者共用一处场所)和“跨越空间”模式(二者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目的。
居家医养:推进“医社结合”模式,即医疗机构与社会养老组织结合;“两社结合”模式,即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委会相结合,让社工、家庭医生走进老人家中,为居家医养提供服务。
医养结合 四大痛点待破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医养结合作为一种集养、医、护三位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哈尔滨市在探索实践中还存在四大“裹足”问题:
标准并未完全落实
据业内人士反映,有些医养结合体对医养结合的标准认识还比较模糊,落实也不到位,“医养结合”还存在名不符实的现象。
医保结算是难点
据一些老年人家属反映,医疗机构可实行医保,而养老机构则不能。如果由养老机构向医院转移,还得更换护理员,并重新做各种检查。这种状况下,一方面,致使患病老年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出现押床现象;另一方面,真正病人无床住院,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
居家医疗服务不足
哈市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实际承担了延伸养老服务的重要职能。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受设备、人员和技术水平所限,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制约着社区医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医养人才是刚需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无论是医办养,还是养办医,人才是刚需。尤其是专业医师、护士,以及医疗设备的缺乏,限制了养老院拓展医疗服务;同时,养老护理员的缺乏,也加大了医办养的难度。
业内建言:齐抓共管破困局
据悉,2019年、2020年国家相继出台《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试行)》、《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明确规范医养结合的标准。省海员总医院党委书记张欣表示:“对标对表,加以落实。”
针对医保结算问题,哈尔滨市中医院肾病肿瘤科主任王晓婷认为:可借鉴上海等城市的先进经验,统筹设计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护理保险组合,优先把针对失能等患病老年人的中医康养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在社区养老方面,哈尔滨新松茂樾山医养社区总经理高珊表示,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末颁布了《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可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风险的防范和责任等。
针对护理人才短缺问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隋贯红建议:“可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为其设立政府特殊岗位补贴,稳定工资福利。”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将数字化健康管理、在线远程医疗服务、健康档案实时动态数据等三方有机结合,可大大缓解医护人员不足、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等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相关规定有了,还需卫健、民政、社保等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更好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记者 莫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