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车”开进315个自然屯 大庆市大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到家”
来源:龙头新闻  |  2021-12-29 17:55:18

  在永合村唐花马屯,一个多小时的革命歌曲演唱,让村民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感召力、感染力;在八井子乡民强村,88岁的老党员孙越生将自己入党以来的经历与村民们一起分享,不时博得热烈掌声;在永跃村老高台子屯,志愿义诊为98户居民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医疗诊治……今年,大庆市大同区志愿服务“直通车”有点儿忙。

  而这,仅是大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区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总体要求,在完成省级、国家级试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创新方式方法,聚焦群众需求,整合资源建阵地、广纳人才强队伍、创新载体拓渠道、完善体制机制,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持续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乡风文明超市”建设上,还得到了中宣部表扬。

  整合资源建阵地 解决“在哪干”问题

  想要整合资源建阵地,就要解决“在哪干”问题。

  为实现服务阵地便利化,让志愿者更加便利地参与活动,更加便利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该区从“固定阵地”、“流动阵地”、“线上阵地”上下功夫。

“直通车”开进315个自然屯 大庆市大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到家”

大同区大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固定阵地”总投资2690余万元,盘活整合乡村、街道、油田企业等阵地资源,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个层级”阵地300个,每8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其中网格实践点227个,志愿服务覆盖全区315个自然屯。

  “流动阵地”开通义诊、义卖、义演等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直通车”,采取志愿出车、购买服务等方式,把创新理论、文艺需求、脱贫致富等群众需求,直接送到“寻常百姓家”,搭建起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快车”,先后开展志愿服务300场次,5.2万人足不出屯、足不出户享受优质服务。

  “线上阵地”,开发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设置志愿服务小程序,推行“七单”式管理,实现了群众有需求直接在平台上“点单”,中心“派单”给志愿者队伍处理的精准对接。目前,累计接收八大类点单需求1105个,发起服务活动1800余次,服务时长达到了2.8万个小时,云平台访问总量达到12.4万人次,受众率86%。

  广纳人才强队伍 解决“谁来干”问题

  “专业队”、“领头队”、“群众队”……一个都不能少,而每一个队伍的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目前,大同区组建志愿服务总队1支、中队21支、小队195支,网格服务队227支,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统筹管理、整体联动。区级层面组织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成立了“8+N”志愿服务队伍,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也都配置了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队伍。

  在“领头队”建设上,从“体制外、体制内”两方面入手,既夯实以机关干部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又调动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群众团体等社会力量,组建了“机关干部领头人”“乡村骨干领头人”“社会专业领头人”队伍1154人,带动全区开展服务4000余场次,服务群众24万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历史充分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大同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村级设立以群众为主体的“3+X”志愿服务小分队,即每村设立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矛盾调解3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再结合实际以党员、乡贤、后备力量、“五老”人员、热心群众等为主体成立若干网格志愿小分队,引导群众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目前,小分队志愿者人数达到1540人。

  创新载体拓渠道 解决“干什么”问题

  大同区创新载体与服务渠道,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志愿服务对接精准化。

  在品牌项目打造方面,以“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宣讲项目为例,通过“主题讲、文艺演、云端展、理论谈”方式,让新形势下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在基层枝繁叶茂,目前已完成“我是党课主讲人”比赛、展播优秀党课40节,完成“朗读者”录音接力50人。同时,积极推广双榆树乡“乡风文明超市”经验,激发群众参与村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网格建设“平安福”讲堂227个,把理论、政策、技术等“大餐”送到村民“家门口”。

  创新“联帮带”工作法,“联帮带”志愿者以“上门联系、上门帮忙、上门带动”形式,实施“1+1”结对和“1+10”包挂服务群众,每月深入联系户家中不少于1次,平时通过微信和电话随时了解群众诉求,主动上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文明实践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

  撰写“民情日记”,通过每月上门走访、日常巡查、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等方式,实时收集群众“最需要的服务”“最闹心的难题”等“五最”需求,将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回答,现场解决不了的,及时在《民情日记》上登记并上报乡镇、村文明实践所、站报备,为精准设立服务项目提供依据。

  完善体制机制 解决“怎么干”问题

  大同区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沟通顺畅、及时回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组建全省首个县区级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组织和落实,协调各志愿者服务队伍常态持久开展工作。

  建立“处级干部包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包村、机关干部包屯”工作体系,全区23名处级干部、58家区直单位、640名机关干部,常态化开展包保帮扶,既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又负责矛盾化解、意识形态等工作,压实压靠“第一责任人”责任。

  为提升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大同区制定星级所、站、点建设标准,每年进行动态评选、表彰激励。同时,鼓励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评先评优、免费保险、免费体检、办事绿色通道等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观念。(通讯员 刘健 记者 李民峰)

编辑:牟海微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