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树影下改造后的中央大街越发迷人。 记者 苏强 摄
这段时期,每每来到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或是粉饰一新的建筑、或是提档升级的设施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改变,源于正在实施中的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改造提升项目。自成为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后,中央大街管委会办公室在保护好主辅街“面子”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里子”的改造力度。本着保护历史与现代文化相统一,修旧如旧、精益求精的原则,加强对改造提升工作的组织和推进,在一系列改造提升之下,中央大街作为 “中国欧陆风情街”的形象被描摹得越发清晰。
改造后的中央大街。记者 苏强 摄
拆除违章建筑 老街奏响升级改造序章
“中央大街25条辅街,始建于19世纪初,是哈市历史最长的连片棚户区,居民私接棚厦、工企单位私搭乱建,最少的已有二十年历史,拆违难度前所未有。” 中央大街管委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大街辅街庭院中的许多老建筑,房龄超过一个世纪,很多居民在此生活了几十年,违章建筑分布密集,情况复杂。
按照先难后易、公产示范、片区带动的原则,2019年,道里区在区直各有关单位、部门全力配合下推进庭院拆违和煤柈棚清理。通过拆除门洞内违建,拆除企事业单位庭院内私搭乱建,拆除庭院内居民的煤棚、柈棚若干个阶段,逐步将违建拆除工作由点到面、由辅街到庭院推向深入。全员出动,合力攻坚,让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化解于无形。
截至目前,中央大街共拆除违建和煤柈棚23000多平方米。一座座扎在城市黄金地段深处的百年老房,突破“重围”,为百年老街整体升级改造奏响完美序章。
进行牌匾设计。 本报资料片
“一栋一策”精修 老建筑迸发重生新活力
曾经诞生我国第一家电影院的老建筑以红色砖墙亮相,粉饰一新的米尼安久尔餐厅再现厚重历史感,换上木质门窗的西十二道街建筑,仿佛恢复到了人们记忆中的模样……作为省百大项目,2020年,中央大街商务区改造提升项目启动。
“为突出欧陆风情,修旧如旧,还原老街历史风貌,我们对每一栋老建筑历史原貌进行深入挖掘,对历史建筑的外墙涂料进行采样存档请专家论证,‘一栋一策’制定修缮方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前期市级财政投入升级改造街区公共设施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4400余万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力度。截至目前,中央大街已完成主街47栋、辅街123栋建筑外立面粉刷修缮。
改造过程中不仅将建筑楼体粉刷一新,商家的牌匾也有了突破性改变。没有了宽大的背板,取而代之的是简洁、雅致、时尚的透体字。中央大街着力推进欧式牌匾设计安装。对街区商家的牌匾,按照与中央大街风格相协调的原则,按照艺术品标准进行重新设计和更换,完成了主街区域、西十二道街和红霞街等辅街247块透体字牌匾、欧式招幌等设计及安装。一店一匾与建筑物风格相吻合,给市民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改造中的中央大街。 本报资料片
提档基础设施 街区功能品质日臻完善
“这雨水斗还是在我小的时候见到过,如今在中央大街的许多老建筑上都有所呈现了,可见老街在改造中下了多少功夫,真是细节见真章啊!”曾经在中央大街周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李国政发现中央大街修复的雨水斗惊喜地说道。而这雨水斗正是中央大街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在一栋老建筑上发现的老物件,“我们聘请工匠按原样进行制作,从点滴处的复刻还原老街的原貌。”中央大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事实上,不仅是雨水斗,街区各种井盖、雨水篦子、垃圾箱以及建筑上的门窗,都是寻找依照历史遗迹来设计,使中央大街历史文化元素更加鲜明。
为了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中央大街辅街市政管网改造同步推进,至2019年底,哈尔滨市投资2亿元,全面完成了中央大街25条辅街的水、电、气、暖主管线的升级改造,总工程量达15公里。与此同时,对西十二道街两侧2221平方米人行步道板进行重新铺装,在主街区种植花卉1060平方米,摆放常春藤720盆;主街更换新型欧式路灯176个、西十一道街安装拉丝灯30盏,实现了主辅街绿化亮化升级。
设置81处垃圾箱满足了50米至少设有一处垃圾箱的要求;加强主街3处公共卫生间管护,组织沿街大型商场室内卫生间对外开放,满足每300米至少一处公共卫生间要求;加强主街21个端头广场、95处休闲设施、无障碍设施及吸烟区域管护,做到各端头广场、大型商场与主街无缝连接,并有相应的提示盲道……随着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升级,市民游客的体验感也伴随着老街功能品质的日益提升而增强。( 记者 马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