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赶考”乡村振兴 看延寿如何“破题”?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7-15 15:52:28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消息(于灵爽 刘才星):截至2019年年末,提前一年实现1.5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44%,认可度达到99%,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2020年2月26日,经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延寿县脱贫摘帽,并在全省年度成效考核中位列A档;2021年5月28日,延寿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间点串联起来,就是黑龙江省延寿县脱贫攻坚接续“赶考”乡村振兴的路线图。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守住农村这个“战略后院”?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后脱贫时代”的延寿正开足马力,接续“赶考”,谋求“破题”之路。

  特色为先 产业振兴蹄疾步稳

  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正经历一场蜕变。

  这个距离延寿县城较远的贫困山村,曾面临着“村庄空心化、产业碎片化、发展同质化”的烦恼。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安爱学说:“村里要脱贫致富,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而且是响当当的特色产业。”

  很快,头雁领航,全村行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从概念走向现实。

  爱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由起初的5家水稻种植散户的“抱团取暖”,到如今20家水稻大户的强强联合,入社土地面积已增加至2000余亩,逐渐发展壮大;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24万千瓦,年收益18万元左右,可持续收益20年,带动贫困户30户,每户年收益1000元以上;东安村肉鸡养殖基地由村集体提供土地,延寿县的肉鸡养殖龙头企业——延大牧业投资运营,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建设4栋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企业和村委会一次签订30年运营协议,每年给村里租金30万元……随着一个又一个产业项目开花结果,曾经沉睡的村庄因新产业、新业态得以被唤醒,不但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样板村。东安村党支部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1

东安村特色鸭稻田 摄影 李新阳

  “后脱贫时代”,东安村的路怎么走?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东安村面临的问题,也是延寿县“赶考”乡村振兴的新课题。

  “合作社春天给你插秧,秋天给你收!这好事哪找去啊!”东安村村民张福说,自从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除了育苗以外的其他环节,合作社全权负责。秋收后,稻米直接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村里注册了“东安泉”品牌鸭稻米销售到江浙,根本不愁卖。同时,自己还能在合作社打工增收,一年下来,收入直接翻了几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2

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安爱学(右一)为村民介绍“托管种植” 摄影 李新阳

  今年,东安村5490亩土地将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变为“托管种植”。安爱学说,农村发展的天地很广阔,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是“一锤子买卖”。黑土地还是那片黑土地,但种植方式一转变,就实现了“一地多收”。

  东安村的蜕变,是延寿县广大乡村立足特色,探索产业振兴之路的缩影。

  “乡村振兴,产业打底。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延寿县副县长何洪千说,延寿县鼓励适度规模化经营,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充分受益。抓好农业生产托管,今年落实30万亩以上农业生产托管面积,确保农民的土地经营收入最大化。

  三产融合 蹚出农业现代化新路

  “大家一定要管护咱们的花田,让它尽快见效增收……”在延寿县长寿山园艺专业合作社的玫瑰花基地,一个别开生面的“田间会”正在上演。理事长张佩远反复叮嘱村民养花的注意事项。

  “玫瑰的投资不是很高,管理起来也挺方便,主要注意的就是修剪、除草和施肥,加之再注意一下病虫害之类的。一年下来收成好,还稳定的。”张佩远说。

  自从2007年组办延寿县长寿山园艺专业合作社以来,张佩远就带着乡亲们走上了从协作到合作、从单一产业向融合产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发展林下、林中、林上立体经营,开拓生态旅游平台,形成了“农、林、游三产融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创”的新局面。

  “咱们这个品种非常独特,根本不愁卖。”指着远处的一大片果林,张佩远骄傲地说,“我这一亩地的梨,肯定超出40亩大豆的价格。”

  张佩远所言非虚,合作社打造的“寿山仙果”品牌林果不仅成是消费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宠儿”,也是村民持续增收的“金果果”。“寿山仙果”品牌的冻梨王曾获2017年国家农展会金奖;“寿山桃李”获得省供销绿博会银奖……绿博会、林博会、哈洽会、省林业产品经贸会,经常会看到“寿山仙果”品牌的林果大放异彩。张佩远也因此有了“张果佬”的外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3

张佩远查看葡萄长势 摄影 李新阳

  村里有新产业、田野有了新风景、农民有了新收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曾经的荒山秃岭,已经变成美丽富足的“花果山”。

  现在的“张果佬”也没闲着,一边继续创新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施立体经营、综合开发,使品种创新多样化,模式创新立体化;一边通过基地示范、典型带动,为想要致富农户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综合服务。

  “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系列部署中,乡村产业发展脉络日益清晰。

  “未来,我们还要加强产业布局和规划设计,把我们的玫瑰花田打造成浪漫的婚礼举办地,加工玫瑰精油、玫瑰花茶,有条件还要做玫瑰酒、玫瑰酱,力争带来更大的效益。”张佩远说。

  在延寿,也有越来越多像“张果佬”一样的“新农人”正破“土”而出。他们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田间,应用新技术,传播新理念,将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延伸,为农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 “小产业”撬动“大民生”

  乡村振兴,最终的落脚点是人。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小康户,新华村村民董金香的命运曲线实现触底反弹。

  “别看我这小院不大,种豆角一年能收入2000多元。”董金香掰着手指头算了她的收入账,“而且,我还通过村里公益岗成了护林员,一年还能拿5000多元工资。再加上养鸡和打零工。一年收入一万多元,完全不成问题。”

  小规模、大产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为农户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图片4

新华村村民在自家庭院中采摘 摄影 李新阳

  近年来,延寿县把发展庭院经济发展作为促进村民增收、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之一,注重做好、做足农户房前屋后“一亩三分地”的增收,积极引导农民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果蔬为主体的庭院经济,着力将农户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农村家庭的“增收园”、“后花园”,形成了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哺美丽庭院的良性循环。

  何洪千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艰巨,必须久久为功。站在新奋斗的起点,延寿,正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抓实抓细抓到位,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通过振兴乡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延寿建设的新局面。”何洪千说。

编辑:刘才星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