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农人”回乡创业 年售大米800吨 五常市小河里屯村民王佳良带动村民致富推动村屯建设
王佳良和合作社成员一起下田插秧。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季,在五常市向阳镇建国村小河里屯,回乡创业的王佳良和合作社社员们一直在田里忙碌着。王佳良不是种田的老把式,但大家对这个在外闯荡多年、见过世面的年轻人很信任,在他的带领下,地产大米卖上了好价钱,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合作社又种了3000多亩水稻,其中,不少是有机水稻,乡亲们对收成充满了希望。
放不下乡愁 打工人回乡创业
30多岁的王佳良性格开朗,在小河里屯土生土长。2002年,不到20岁的他离家外出打工,从工人、采购员一直干到销售经理,年薪可观,成为村民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王佳良生出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家里一下“炸了锅”,父母、妻子一致反对。村里人听说后也不理解,甚至猜测他在外面混得不好了。
“在家人和乡亲们的老观念里,跳出农门才算有出息。可如今时代不一样了,回乡创业也能干出大名堂来。”王佳良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曾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住,但父母不适应,坚持回村里,他非常牵挂。“如今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种地的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闯市场方面能力欠缺,优质的水稻卖不上好价钱,收益低。我想带动村民致富,把家乡建设好,这是我回乡的初心。”王佳良说。放不下乡愁,王佳良决定放弃高薪,回乡当个新农人。
“背锅侠”带村民致富 小屯面貌大变样
“小河里屯就是我的根。”王佳良说服家人后毅然回乡创业,他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种植有机水稻。小河里屯位于拉林河畔,三面环山,生态环境优越,再加上农民们古法精耕细作,地产水稻质量上乘。
为了把优质水稻卖上好价钱,王佳良一有时间就背着电饭锅和几袋大米往外跑市场,现场做米饭给大家尝。销售渠道越来越广,小河里屯的大米成了抢手货,有机大米一斤卖到近30元。合作社有保底价,水稻每斤收购价比市场高出好几毛钱,社员每年因此获益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村民的腰包鼓了。2020年,王佳良销售800多吨大米,“背锅侠”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大能人”。
有了钱,王佳良着手美化村容村貌。在他的倡议下,村里众筹添置“硬件”,买回树苗、花籽,购置垃圾桶、设专人管理卫生。他还自费20万元置办一块空地,相关部门为村民们建了休闲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和铁栅栏,小屯面貌大变样。王佳良还带头着手村里的“软件”建设,在村里成立秧歌队、篮球队,合作社免费提供服装,每年举办秧歌赛、篮球赛等,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乡风越来越文明。今年,王佳良计划在村里翻建一栋旧房屋当“村舍”,请农技专家为乡亲们传授农业技术,寒暑假请公益人士为孩子们辅导学业;他还要开办食堂,为村里的留守老人们提供免费午餐……王佳良希望乡亲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高。
新农人自费拍微电影 《五常人》推介五常
在追梦路上,王佳良身边聚集的小伙伴越来越多。近两年,陆续有一批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回五常农村创业,吴宏伟和吴君明就是其中两位。他们说,乡村振兴需要思维新、眼界宽、懂技术、能开拓的年轻人担当主力,年轻人找到了施展能量的舞台,大家憋足了劲儿要干出名堂来。
他们成立一家农业公司,以销售五常大米为主,辅助销售五常地产的黏玉米、山野菜、木耳等特色农产品。他们还自费拍摄微电影《五常人》,通过拍摄发展稻米产业、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反映新时代年轻农民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推广五常市的人文历史、生态美景、特色产品等。王佳良说,如果每个村都有年轻人带动发展,乡村振兴的脚步会越来越快。他们拍微电影主要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把五常优质资源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五常,购买五常的优质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到五常旅游。近日,这部微电影将通过网络播放。
“今年,合作社的目标是销售1000吨五常大米。随着微电影《五常人》的播放,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受到激励,回乡发展,我们有信心把家乡的稻米产业做大做强,把五常的山山水水保护好、建设好,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带领更多的新农人开辟新天地。”王佳良说。(张杰 记者 康福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