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摄影艺术在经历了写实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抽象表现主义之后,逐渐遁入简单模仿和机械复制的窘境,换言之,现代摄影及其艺术生命正在走向如何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面对这种情形,很多摄影家都在寻找新的表达范式和传递介质。我省摄影散记创作者石英先生,多年来采用图片和文字相融合的二元叙述方式,对摄影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新的尝试。摄影散记集《石英摄影散记——手机采风50篇》(吾尚智鼎文化公司出刊)、《画里画外》(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丁香花开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就是石英先生对二元叙述方式进行艺术探索的结晶。其中《石英摄影散记——手机采风50篇》一书以智能手机为工具和平台加以拍摄、撰写、传输、合成和播放,是一部具有纪实性、探索性、随意性、趣味性的全新形态的微创摄影艺术作品,刷新了人们对摄影艺术的传统认知,构建出一个精妙唯美的艺术世界。
石英摄影作品
用镜头发现和记录自然的瑰丽奇谲,用文字摹绘物我同体的文明生态,让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在摄影与散文的双重旋律中流动和激扬,成为石英先生摄影散记的美学取向。辑录在《画里画外》第一章中的14篇摄影散记,采取特写与侧切交织的手法和技巧,将图片和文字组合链接,赋予其形态学意义,从不同视角反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解读《聚焦伊瓜苏》《圣洁的纳木错》《绿色的日内瓦》和《元阳梯田秀天下》等篇章,不难发现散文中的文字不再是图片的注脚,图片也不再是散文的图解,正是二者的异态同质、互启互补、恰构契合,始终保持一种错位性的艺术张力。可视性是历史风情存在的逻辑依据,《画里画外》以其对诸多历史风情前世今生的逼真再现,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途径,特别是在《圣彼得堡的品位与品味》一文中,作者遴选了13幅呈现历史遗存的图片,使读者寓目被作者重新点绘的历史景观,照片和文字互相映照、相互补充,图片因文字的介入拥有更加丰赡的信息,文字因照片的植入呈具更加通透的质感。
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摄影散文只有直接摄取客观现实中的生活对象,才能使摄影艺术呈现出可感可视的艺术形象。《画里画外》第三章的16篇文章,大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进行艺术提炼和美学概括,其中《沃野中的最美的风景》一文,图片疏朗明丽,文字浅白质朴,这种图文并构、文图共置的艺术格局,表明摄影散文描摹的内容是一种精神化和心灵化的生活。
石英摄影散记集
也许有人说只有攀爬至云南香格里拉才会体验到流云飞渡,也许有人说只有穿越了新疆伊犁河谷才会感受到万籁俱寂,也许有人说只有行走在吉林长白山松林间才会享受到雾霭缭绕,其实天高地阔的黑龙江可能会让人领略另一番自然的魅力与伟力。石英先生永不停息地用镜头和笔墨记录和呈现黑土地绿水青山的娇娆与妩媚,在《丁香花开时》一书中,作者充分发挥二元叙事的独特功能,铺陈着龙江一簇簇光鲜亮丽的自然景色,述说着龙江一片片茫阔苍郁的原始生态,呈现着龙江一方方淳厚挚朴的风土人情,书中那些定格的瞬间和灵动的文字,不仅是作者对黑龙江的一种礼赞和褒誉,更是一种对时代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刘金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