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家三代人,向70后的东北医生致敬!

2020-03-14 15:28:25|来源:新华网|编辑:刘才星|责编:赵滢溪

  与李元十的沟通并不那么“顺畅”,即使在不当班的时候,电话里也总能听到各方关于病人救治方案的请示汇报。就在一周前,李元十和他的团队成功治愈了一家三代人,其中包括98岁的外婆、79岁的女儿和46岁的外孙女,看着痊愈的一家三代人,李元十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感动。

  李元十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医生,也是哈医大一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目前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负责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在他负责救治的13名重症患者中,已经有7名患者被治愈出院,其余患者病情平稳向好。

  70后的李元十出生在黑龙江省鹤岗市,从离开家乡上大学那一刻起,李元十便立志用精湛的医术回报患者的性命相托。只因在他14岁时,眼睁睁地看着疼爱自己的奶奶没等查清病因便匆匆离世。

  此时,在武汉战“疫”一线,李元十与团队一起,跟疫魔殊死搏斗千方百计挽救患者的生命。在他眼中,“患者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亲人一样的存在”。

  在这些患者中,有一名病患让李元十格外挂心,她就是98岁高龄的时奶奶。李元十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老人家的场景:紧紧地闭着双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深锁的眉头、苍白的脸色无不传达着身体的极度不适,让人看着特别揪心。

  “见到时奶奶,我当时不知怎么的,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奶奶。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挽救老人的生命。”

  “难度大”“不乐观”是看过时奶奶报告的医生普遍给出的结论,身体虚弱再加上老年疾病,老人家的治疗难度不小。“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面对病患,李元十没有气馁。在详细研究了时奶奶的病例后,李元十决定在国家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订制诊疗方案”。

  老人的身体耐受能力不同于其他患者,用药时必须考虑抗生素类、抗病毒类药物对老人身体的副作用,所以在药量的把握上要更审慎。剂量小影响药效,正常剂量又担心对老人副反应大。

  药品剂量是“订制诊疗方案”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李元十给出的方案是“细心、时时监控”,他几乎每小时都要去老人床边监看她的病理反应,然后随时做出调整,每次调整后会再次回到病床边,第一时间掌握老人的状况。

  看着身穿两层隔离服,戴着两层口罩,护目镜,手套工作了数个小时的李元十,同在一个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老人的外孙女感动地落泪,她哽咽地说:“感谢你们从两千多公里外的哈尔滨来到武汉救我们”。

  在“订制诊疗方案”的治疗下,时奶奶的各项检查指标都趋于正常,不断向好。但是她仍不睁眼、躺着一动不动,李元十通过询问外孙女得知,老人平时都是吃流食,医院提供的集中餐食老人实在吃不下。了解情况后,李元十立即上报并协调医院食堂每天为老人家提供稀粥、牛奶等流食,还把自己的蛋白粉送给时奶奶增加营养。

  为了坚定老人的治疗信心,李元十有空就找老人聊天,握着她的手,摸摸额头,让老人熟悉自己的声音。从紧闭双眼到点头示意,再到可以下床坐着,最后只要李元十走进病房,老人就会对他微笑,想要和他说话。李元十说,这段特别的日子,老人一定是把我当成了亲人。

  2020年3月3日,经过李元十和团队的精心救治,98岁的时奶奶和她的女儿、外孙女一同治愈出院。出院时老人家的外孙女说“你们是我们一家的大恩人,我们一定继续回社区康复,不辜负你们的精心照顾”。

  李元十在日记中写到“写病程、看复查结果,调整医嘱、查房,加细查房、再次查房,再拉拉家常消除患者的恐惧,不知不觉中隔离病房的工作飞速进行着。送走一批出院的,又迎来一批方舱医院转来的患者。每天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才感觉身体像是大卸八块,成人纸尿裤早已经开始跟我作对。‘全副武装’下工作4个小时的时候,那种窒息感令人崩溃,恨不得撕掉这些东西狠狠地喘上一口气。但是一个个患者、一本本病例和一系列检查结果接踵而来,让我们只有短暂的一瞬想到自身的焦虑。”

  而今,李元十和他的同事仍然在战“疫”一线战斗着。当被问到结束武汉的工作后最想做什么,李元十发挥了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听说回去后,我们都要被隔离14天,我觉得还不如继续救治患者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