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护“鸟”筑牢战“疫”防线!哈尔滨以“保护迁徙鸟下山蛙”为切入点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当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由于野生动物是可能存在的疫源,这使得禁止一切野生动物交易、拒食野味再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而在 4 个月前,一场保护野生动物的全民战役就已在哈尔滨悄然打响。对一切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的 " 零容忍 ",实现了市场上野生动物销售的 " 零发现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保护迁徙鸟和下山蛙等野生动物为切入点,守住城乡绿水青山,留住人民美丽家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 " 零容忍 "
——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上下联动张网布控,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
" 当前正值鸟类迁徙季,要严打猎杀鸟类及野生动物行为,落实属地责任,严肃追究放任不管、失职失责行为。"" 各级森林公安局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担当作为,主动出击。"2019 年 10 月 3 日、4 日,针对通河县一村民架设粘网猎杀 383 只野生鸟的疯狂捕猎行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连续做出批示,由此一场从守护 " 迁徙鸟、下山蛙 " 开始的野生动物保护战在哈尔滨打响。
2019 年 10 月,多部门在道外 " 鸟市 " 联合执法,现场收缴并放飞 210 余只鸟,收缴并销毁鸟笼 50 余个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为此,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会议,对整治猎杀鸟类及野生动物行动进行周密部署。哈市森林公安、林业和草原、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守护 " 迁徙鸟、下山蛙 " 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对候鸟迁徙停歇地、迁徙通道以及市场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巡查,以 " 零容忍 " 的态度对不法分子猎捕、贩卖野生鸟的易发地点和场所专门盯防布控,露头就打。
10 月 11 日,方正县方正镇团结路一活鱼经销点内被查出 4 大桶林蛙,上万只林蛙被暂扣放生;
10 月 19 日 , 阿城区平安村,两男子捕鸟路上被发现,16 只白腰朱顶雀等被放生;
10 月 20 日,尚志市农贸市场两摊点非法出售林蛙被查,千余只林蛙被解救放生;香坊区延福街夜市一男子出售野生鸟被查,15 只黄雀、煤山雀被放生;
10 月 21 日,阿城区博碾村村民王某猎捕 84 只林蛙食用被依法刑拘 ……
仅最初的一个半月,哈市执法部门就处理各类涉及野生动物方面案件 12 起,训诫 200 余人,教育群众 6000 余人次,收缴并销毁鸟笼 460 余个、捕鸟粘网 59 片,没收并放生野生林蛙万余只,解救放飞野生鸟 7500 余只。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市县乡村多层级、多部门联查联动、联合执法的整治模式。
从山林到餐桌
——专项整治全面升级,打击链条再度延伸,给违法以震慑,给环境以和谐
候鸟南飞,蛙蛇入眠。伴随着哈尔滨的全市整治,季节性野生动物在冰城完成了迁徙和越冬。但这座城市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并未停止。针对不法捕猎者可能的动向,执法部门开始转向对非法猎捕、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打击。
11 月中旬,香坊区孙家村一农户家中藏有大量捕鸟工具被发现,森林公安随即打掉了该捕鸟 " 黑点 "。11 月 12 日,《哈尔滨日报》以 "120 只获救野生鸟重回蓝天 " 为题报道了此事,对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再次批示:" 严厉打击违法者,形成震慑。"
2019 年 11 月中旬,香坊区孙家村一农户家中大量捕鸟工具被发现
为巩固和扩大 " 保护迁徙鸟、下山蛙 " 行动战果,哈市公安部门从 11 月 18 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为期 3 个月的冬季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非法猎捕、运输、买卖、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检查人员对林区易发非法狩猎的区域加强巡护,对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宠物店以及网上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加强执法检查,一经发现非法买卖、经营野生动物的全部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立案侦查,重拳打击。
打源头、斩黑手,执法行动不断升级,执法范围不断扩大。农贸市场、渔具店、山产品店 …… 所有可能存在危害野生动物生命的猎捕工具的场所均成为检查重点,猎捕工具一经发现一律没收销毁,并对经营者进行上限处罚。同时,餐饮单位后厨、食品仓库、冷藏库及市场、山野店冰柜等储藏肉类食材场所也被逐一排查甄别,杜绝野生动物摆上餐桌。
12 月 23 日,通河县公安局在凤山镇凤山村一山货店内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飞龙)22 只、野生熊掌 4 只、熊胆 1 个、野鸡 1 只及大量林蛙。民警抓获了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嫌疑人聂某武,并在其车库内查获野生狍子 1 只、野猪 1 只、鹰 2 只,并将来店里 " 送货 " 的孙某久和高某良先后抓获,3 人均被刑事拘留。
2019 年 12 月 23 日,通河县公安局在凤山镇凤山村一山货店内查获野生动物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绿水青山鸟语花香更是人民福祉,法律红线绝不允许触碰!
" 政府 + 民间 + 媒体 " 模式
——各界群众积极响应,打击违法捕猎行为蔚然成风,野生动物保护新模式在哈形成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执法部门在努力,主流媒体在宣传,越来越多的哈尔滨人也主动投身到大美冰城的构建中来。
" 道里 3 处废旧民房内囤了被猎捕的 240 多野生鸟、通河一山货店非法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飞龙’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 从 2019 年 10 月初到 12 月底,3 个月的时间内,仅哈尔滨野保志愿者团队成员就向执法部门举报案件线索 21 件。这些志愿者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医生、也有退休职工,他们默默无闻的身影行进在山岗间、树林中、村屯旁,行进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野保志愿者们与职能部门联动开展的秋冬季野生鸟类护飞行动中,志愿者们巡护 32 天、行程 4850 公里,足迹遍布哈市区及周边县市的 219 处重点区域,共计拆除捕鸟网 361 张,销毁滚笼等捕猎工具 4712 个。
2019 年 10 月,道里 3 处废旧民房 " 囤鸟 " 黑点被查处,解救 240 余只野生鸟
在这场战斗中,哈尔滨日报、新晚报、ZAKER 哈尔滨、哈尔滨新闻网等主流媒体也频频发声,共刊发报道、评论等近 200 篇,并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哈尔滨日报还专门开辟 " 保护迁徙鸟下山蛙 我们在行动 " 专栏,全程报道哈市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使得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守护生态家园的理念慢慢成了哈尔滨人的共识。
上百次的专项执法、上百次的志愿巡护、上百次的宣传报道,这一切都剑指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 + 民间 + 媒体 " 的野生动物保护 " 哈尔滨模式 " 也逐渐完善。
到 2019 年末,3 个月的时间内,哈市相关部门训诫 300 余人、刑事立案 20 起,对 21 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捣毁了一批猎捕、贩卖的 " 黑窝点 ",解救囚笼中的野生鸟多达 13000 只,检查摊床商户 620 多次,没收并放生林蛙 43000 多只,查获野猪、狍子以及松鼠等 50 余只,宣传教育群众 1 万多人次。
合力监管 长效防控
——完善管控指挥调度平台,建立 24 小时紧急联动机制,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零发现、零报告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所有人再次敲响了警钟。
疫情发生后,1 月 21 日,市林草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积极行动,24 小时内排查检测了全市 72 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全市林草系统内也建立了 24 小时紧急联动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现场控制。并与市场监管部门每天到集贸市场检查是否存在交易野生动物及宰杀的行为,对现场销售活鸡活鸭的行为进行取缔。
大年初一起,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两级市场监管局联合对哈市市场展开持续不间断检查,每天深入市场、饭店、加工点等,排查野生动物贩卖加工等情况。
1 月 25 日,松北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在利民远东市场进行检查
1 月 28 日,阿城区森林公安局组织对辖区经营野生动物的店铺进行巡逻检查,要求店主定时清洁消毒
各区、县(市)纷纷发出禁止食用收售野生动物倡议书,倡导文明风尚。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要求,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各个部门精准配合,各司其职。至 2 月 1 日,哈市各类市场均未发现有销售、加工野生动物行为。截至 1 月 31 日 16 时,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零发现、零报告。
疫情终会过去,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监管与打击不能过去。
目前,继现有的严格监管机制,市林草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深入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完善哈市林草系统野生动物管控指挥调度平台工作。各县(局)、乡(林场)正在建设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监测网络,以对野生动物集中集群分布区域进行了巡护检查,守护野生动物安全,关注野生动物健康状况。
春节期间,阿城区森林公安局组织警力巡逻检查市场杜绝销售野生动物行为
部门协作联动、综合治理,社会广泛参与、全民助力的野生动物常态、长效保护机制正在哈市逐步成型。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社会对疫情的恐惧会让保护野生动物的防线更牢、信念更坚。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每个国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目前,哈市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案件发案率已呈大幅下降趋势,哈市相关部门还将持续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专项斗争,严打违法犯罪,还野生动物良好生息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但人人有责,更要人人参与。合力监管,长效防控,共建生态文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美丽哈尔滨,我们一直在路上。(记者 王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