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报道(于灵爽 刘才星):黑龙江省肇源县,地处嫩江、松花江和第二松花江“三江”交汇处左岸,素有“滨江港城、塞北江南、文化之邦”美誉。
近年来,肇源县始终坚持“‘贵’在生态、‘融’在产业、‘活’在机制、‘本’在民生、‘特’在风格”的发展理念,主动谋划构建了“1+3+N”产业体系,以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出实招、用实功、求实效,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一幅产业富、百姓富、精神富、城乡美、生态美、和谐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提质增效 农业转型升级“跑起来”
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吉源香1号”大米连续在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斩获银奖,“肇源大米”品牌进一步叫响;青花湖渔业成为盒马鲜生东北地区淡水鱼唯一供应商,“肇源江鱼”进入北京市场;“肇源优购”线上平台,入驻肇源地方特色品牌超过50个,累计上架产品达1000余种…… 近年来,肇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深耕希望的田野,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新产业、新主体、新动能、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肇源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蹄疾步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肇源县秋季丰收 供图 肇源县委宣传部
以享誉全国的“肇源大米”为例,从默默无闻,偏居一隅,到上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再到正式入选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伴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的持续提升,“肇源大米”一步一个脚印,昂首挺身步入国际大米高端俱乐部行列。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是肇源人注重生态恢复,保护与开发并重,精耕绿色农业发展的最好体现。
“以前,我们这地方都是盐碱地,根本没法种庄稼。现在不一样了,经过改良,盐碱地也能长出好庄稼。”大兴乡农户刘光海说。
肇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洪东表示,目前,全县水稻生产已走上规模化、科学化发展轨道。在产业发展上,肇源县重点打造百万亩水稻生产基地,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制定“肇源大米”种植标准,严把稻米生产的质量关;打造品牌,全面增强“肇源大米”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依托宝贵的自然环境,肇源县牢固树立“贵”在生态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坚持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方向,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放大了“肇源大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前端优势。
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车间 摄影 于灵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只盯着“一亩三分地”,更要抬头看市场,瞄准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此,肇源县坚持“融”在产业的工作思路,以一二产融合兴“业”、二三产融合塑“品”,三产并进抓好产业发展大文章,着力提升奶牛、生猪、大鹅、水产、大米、小米、高粱、玉米8个产业链条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同时深挖第三产业潜力,推进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民生为本 绘就“幸福底色”
“我今年都75岁了,终于能在家喝上‘好’水了。”三站镇宏源村村民高义一边说,一边骄傲地展示起了自家的自来水。
“除了接水做饭,洗衣机、淋浴器都可以随时用了,太方便了。”宏源村村民张忠芳说,以前的自来水不但限时供应,还时常漂浮着絮状物、很浑浊。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自来水汩汩流出,这样的场景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宏源村村民张忠芳使用洗衣机 摄影 尹瑞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2016年以来,肇源县紧紧抓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有利契机,认真谋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据肇源县水务局局长王国林介绍,在通过改革之后,肇源县实现了专业化的服务,市场化的管理,企业化的运营,现在把农村饮水工程当成一种企业来管理、运营,专业的人士来服务,全方位保障了农村地区群众的用水需求。
据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共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58处,其中集中供水厂4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全县531个村屯,受益人口33.9万,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8%。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近年来,肇源县坚持“本”在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教育、医疗、农村用水,等方面多维发力,把改革的红利切实惠及于民,让肇源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逐年提升。
在教育改革方面,肇源县深化城镇基础教育集团化改革,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资源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目标,形成了以共同进步为中心、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规范程序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肇源县结合县情实际,组建肇源县总医院,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设,实现区域医疗设备资源共享,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该县以县总医院和县中医院医共体为依托,建立医共体内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双向转诊制度,推进远程会诊能力建设,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扶,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肇源县第一中学 摄影 尹瑞
一批批有利于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的改革举措落地实施,一批批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任务取得重要进展……多年来,肇源县改革蹄疾步稳,攻下一个个“山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流程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我是来办理营业执照的,速度非常快,几个小时我就拿到了。这些变化,我们百姓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在肇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王茜高兴地说。
肇源县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翟可明表示,借助大庆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契机,肇源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好一件事”的改革要求,将“六小”升级为“六十小”,经营场所小于300平方米的60种个体工商户开办实现一日办结。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投资者投资兴业的“试金石”。近年来,肇源县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开绿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构建“亲”“清”与共的政务服务新环境,为全县群众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强劲发展动能,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也让肇源成为了无数企业的兴业首选。
市民在肇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摄影 尹瑞
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表示,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只有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肇源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目前,肇源县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精准对接工业强市战略和转型发展“四重奏”举措,以产业项目、投资项目和招商项目为抓手,抓谋划、抓进度、抓保障,紧盯开工率、投资率、资金到位率,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规模提升、增长提速、效益提高。
用数字表达更为直观。2019年,全县新续建千万元以上招商项目16个,到位资金14.5亿元;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投资项目56个,到位资金10.2亿元。截至2020年12月上旬,肇源县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8个全部开复工,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
生态为先 擦亮“发展底色”
天蓝、山绿、水清,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如何平衡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肇源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肇源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营造绿色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三管齐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样板,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比翼齐飞”。尤其是全面实施河湖长制以来,肇源县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四个到位要求,县域内水环境、水生态得到初步改善。
肇源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松花江、嫩江和第二松花江三江交汇处,境内松嫩两江流经237公里,辖区内有14条河流、16湖泊纳入河长制名录,是黑龙江省水系较多、落实河长制工作任务较重的县份。
据肇源县水务局副局长代双林介绍,2019年,肇源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乱占”围堤平围工作,共清除两江民堤 168条,长约516公里,清除土方约1016万立方米。通过河湖“清四乱”对松嫩两江围堤进行集中清理整治,肇源县有效拓宽了行洪通道,松花江、嫩江主江道平均拓宽5公里、4公里,有效降低了壅水高度,提高了泄洪速度,降低了防汛压力。同时,河湖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多年没有蓄水的小河泡已经蓄满了水,小区域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随着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肇源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服务体系建设,文旅产业呈现了较好发展态势,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和安置就业人数等指标均大幅提升。
肇源县田园湿地风光 供图 肇源县委宣传部
以肇源县城外的西海湿地公园为例,过去这里只是一片荒水,几年前,肇源县依托这片荒水建设了湿地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是2020年夏天,湿地内的500亩莲花已经迎来了盛开期,成为该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成为了省内外游客“网红打卡地”。
“未来,肇源县要打造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更多的湿地公园。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将未来的肇源县打造成一个水清岸美,山水林田湖良性循环的生态之城。”肇源县委书记迟维喜说。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回顾“十三五”,肇源儿女用自己的智慧书写精彩,凝聚力量,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展望“十四五”,肇源儿女将继续奋斗的征程,永不停步,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实力肇源、活力肇源、美丽肇源、普惠肇源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