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文化。
美景如画。
林间景致。
特色项目。
雪后伊春。
伊春市林业施业区面积近39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约3.5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84.7%。
今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的5个县区,年平均负氧离子含量均超过3400个/cm^3,适游期负氧离子含量高达6000个/cm^3左右。
日前在云南省红河州举行的“中国天然氧吧”2020年创建活动发布会上,伊春市所属的嘉荫县、丰林县、大箐山县、伊美区、汤旺县摘得殊荣,被中国气象局正式认定并授牌“中国天然氧吧”。
“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开展5年来,东北三省共有11个地区入选,加上2019年度上榜的铁力市,伊春市共有6个县(市)区荣获该称号,独占东北地区“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氧”胜地。
据《“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管理办法》显示,要想成为“中国天然氧吧”,需要具备气候条件优越、负氧离子含量较高、空气质量好,以及生态保护措施得当、居民健康水平高、旅游配套齐全等条件和要求。
底色打造伊春绿
这里森林优美,群峰叠翠;这里泉水清幽,土地肥沃;这里推窗观绿,开门见景。
作为中国最大的森林城市,伊春的“绿”在全国别具一格。
身处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与水曲柳、黄菠萝、核桃楸以及桦树、色树、榆树、椴树、柞树、杨树、柳树等阔叶树种,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作用下,共同繁衍出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全市林业施业区面积近39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约3.5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84.7%,尤其是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群落,享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等美誉。
统计显示,伊春市在植被生态质量指数、植被覆盖度方面均高居全省13个地市的榜首。今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的5个县区,其全年旅游适宜度均在适宜以上,6、7、8月人居环境舒适度更达“舒适”等级;年平均负氧离子含量均超过3400个/cm^3,远超1200个/cm^3的最高等级1级,适游期负氧离子含量更是高达6000个/cm^3左右,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
2019年发布的《伊春气象指数绿皮书》所统计的监测结果,2015-2018年伊春年均空气质量指数(AQI)为46.6,空气质量优;平均年内优良日数占比97%,空气优良率非常高。
优良的生态环境,健康的生活环境,天然无公害的饮食,成就了当地居民优异的身体素质。截至2020年8月,仅伊春市中心区伊美区就有90岁以上老人405人,而汤旺县更有百岁以上老人15人。
伊春对绿色的追求从未停止。从2019年开始,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伊春造林绿化升级版的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进入今年5月,伊春市各地一派繁忙的造林绿化景象。党员干部带头,园林部门、企事业单位、林业部门等工作人员起早贪晚,加班加点,打响一场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攻坚战。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伊春市力图通过“创森”,让“森林里的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治理打赢保卫战
春季,山林吐绿;夏季,鸟语花香;秋季,五花山色;冬季,傲雪凌霜。如今的伊春,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林木葱郁、环境宜人,可谓是蓝天与碧水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源自伊春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伊春市重点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开展综合整治。按照排查的“散乱污”企业清单,确定治理类别,通过采取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等措施进行治理。同时,伊春市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狠抓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离田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87.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伊春市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置地理界标、界碑、交通警示、宣传牌,5个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同时,推进城镇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达标排放,16家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划定实施畜禽禁养区,农村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伊春市加快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出台《废弃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效控制了畜禽养殖和废弃菌袋污染;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严格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同时,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发力打好旅游牌
今年盛夏时节,沉积已久的旅游市场发出省内游的第一趟专列,680名游客兴致勃勃从哈尔滨站登上“森林呼吸、健康随行”旅游专列,驶向林都伊春。盛夏的伊春用宜人的绿、湛蓝的天、清澄的空气还有清凉的微风迎接着久违的游人。
“伊春旅游主打森林大氧吧,品牌知名度高,游客也很认可,在省夏季旅游市场一枝独秀。”一位旅游业资深人士这样介绍。
伊春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绮丽多彩的生物景观,又有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这使伊春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按照“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伊春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业,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森林气候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同时着力提升旅游配套条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依托优良生态、北药开发、绿色食品、蓝天碧水等资源优势,几年来伊春市先后建成了“岭尚·欲雪”“溪水松月”“汤旺河林居”等一批特色民宿,打造了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五营、汤旺河汽车营地,开通了旅游观光小火车,推出了康体养生、避暑度假、自驾研学等一批新业态,着力打造绿色景观示范廊道,发布了“小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市级游客服务中心也已投入运营。
近两年,伊春市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现在的伊春,已形成航空、公路、铁路相互交织的交通网络。伊春林都机场有通往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沈阳的航班;境内有哈佳线、汤林线和绥佳线三条铁路线接入全国铁路网;鹤哈高速、222国道、202国道贯穿全境。林都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加速推进;哈伊高铁已启动建设,2024年通车后,最快100分钟即可由哈尔滨抵达伊春;扩建升级11条旅游公路,新建农村公路176公里,升级改造市中心城区33条道路,城市交通网进一步完善。
目前,伊春市共有国家AA级以上景区31处,其中5A级1处,4A级10处;共有59个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23个、森林公园22个、湿地公园3个。沁人心脾的空气、清澈甘甜的溪水、纯净肥沃的黑土地、青翠欲滴的浩瀚林海,加上原汁原味的山野菜、原生野果酿制的美酒、林区特色的农家菜肴,以及充满边疆风情的民族歌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打卡”伊春。
未来的伊春,还将继续推进伊春市全域“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在今年已经有6县区创建成功的基础上,按照氧吧城市评选规则,如果再有4县区创建成功,伊春市将自动晋升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就表示,伊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以“中国天然氧吧”为品牌,将有力推动伊春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文/摄 记者 邢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