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来源:黑龙江日报  |  2020-11-25 10:06:53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通河大米喜丰收。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大美通河。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五花山色。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绿色农业基地。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美丽乡村。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风景怡人的旅游景区。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哈尔滨中药六厂车间。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百家得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聚力绿色低碳发展营造宜业宜居沃土

生态通河。供图 通河县委宣传部

 

  通河,山青水秀、地绿天蓝;通河,开放包容、生机勃勃;通河,转型发展、蕴含商机。

  通河县地处北纬45度优质农产品黄金带,森林覆盖率74.6%,土壤、大气、水资源鲜少工业污染,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这里交通区位优越,国道京抚公路横贯东西,省道鸡讷公路纵越南北,松花江跨江大桥与哈同高速公路相连,哈佳快速铁路的开通使通河纳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十四五期间,哈佳高铁北线和铁科高速将贯穿全境。

  近几年,通河县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通河大米”品牌价值达88.5亿元,先后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优质生态稻米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家大榛子产业标准化示范县。

  今年以来,通河县发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这里,不只坐拥寒地黑土、资源沃土,更将成为创业热土、安居乐土。

  通河县委书记王忠勋说,通河县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引擎、以招商引资为支撑,加快优势转化、潜力释放、活力激发,全力壮大绿色产业基地,聚力建设低碳工业园区,合力打造山水旅游胜地,倾力构筑幸福宜居家园,全面推动通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壮大绿色产业基地

  160万亩水稻实现全域绿色种植

  秋收后的稻田被大雪覆盖,通河县的种粮大户宋全盘点着今年的收成心里美滋滋的。他的“虾兵蟹将”家庭农场种了300亩水稻,蟹田“香稻7号”有机米每斤都卖到5元以上,叠加起套种养模式的收入,每亩收益足足翻了一番。宋全乐呵呵地说:“以前原粮在本地卖不上价,现在有了通河生态稻这块‘金字招牌’,订单销售也越来越多,大伙都跟着赚了钱。我们要保持住稻米品质,争取明年拿下更大的市场。”

  近几年,通河县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为代表的绿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水稻全域绿色种植,160万亩水田全部实现了“六统一”即:统一购种,统一用肥,统一种植,统一用机具,统一成立品牌,统一销售,同时创建了生态稻米特色品牌“通河大米”。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水稻)生产基地。

  今年,通河县一些合作社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水稻新技术,绿色种植的有机生态水稻,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杜绝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正逢新米上市时节,绿色生态大米在市场上备受追捧。

  近日,通河县双利米业被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160万亩通河大米全产业链发展迈出关键一步。通过龙头企业全新生产线精细加工,通河大米卖到全国12个省60多个城市,让消费者放心地吃到了绿色生态米。

  目前,通河生态稻从选种到育苗、种植的标准化体系在形成,产、供、销全程一体化机制不断建设,通河大米正在成为一张闪亮的地域“金名片”。袁隆平院士对“通河生态米”高度赞赏,并欣然题字:“通河——中国优质生态米之乡”。

  与生态水稻同步推进的,是依托富集的山水资源,做强大榛子、中草药以及林下经济作物等产业,进而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基地,撬动县域经济发展。

  通河县是国家大榛子产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果榛子已规模种植,以大榛子为代表的坚果集散地正加快建设,并将借力乘势,持续壮大榛子产业发展,叫响大榛子的区域知名品牌。据了解,通河县大榛子、林下鸡、林下猪、北药材等农林绿色特色产品备受市场青睐。推进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产业化发展,通河县特色农、林、牧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型。全县发展木耳6000万袋,地摆灵芝70万段,红松兼果林6.5万亩,养殖林下禽200万只,林下猪20万头,林下产业已经真的成为了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聚力建设低碳工业园区

  立足资源禀赋壮大主导产业

  走进通河省级经济开发区,生活垃圾、秸秆稻壳,经处理变成生物天然气和电能热能;现代化的发酵工艺制成腐熟菌剂,让秸秆腐熟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黑土层;采用纯天然稻壳淀粉合成方法,制成纤维新材料,首创稻壳纤维系列产品出口海外……一系列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新产业,正在成为通河县绿色低碳产业新生态的生动诠释。

  记者在龙能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气、热、电联产项目二期建设现场看到,日处理600吨生活垃圾的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完工。公司副总经理韩佳磊向记者介绍,通河县龙能生物质气、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2016年建成投产,每年可利用秸秆3万吨、生活垃圾4万吨,年产生物天然气350万立方米,年发电2500万度。项目二期工程完工后,将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380万元,年利润总额2200余万元。

  为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通河县在全县8个乡镇建设秸秆收储运中心点,通过实施秸秆收储、稻壳发电、稻草板材、秸秆燃气、秸秆有机肥等循环经济项目,彰显了循环利用、低碳环保、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综合功能。目前,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可达85%以上。

  近年来,通河县大力发展北药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强化政府引领、政策推动、招商引智、科技支撑、典型示范等方式,推动北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目前,种植人参、五味子、蒲公英、满山红等10万余亩,良种繁育基地4个,规模种植基地26个。五味子、蒲公英、满山红单品种基地规模全省最大。

  哈尔滨中药六厂、北草堂药业等龙头制药企业相继落户通河经济开发区并开工生产。集中医保健、药材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铧子山中药康养特色小镇已通过复评,哈尔滨瑞源峰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和栋良家庭农场初加工基地已建成投产,“基地+合作社+公司”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据了解,通河县聚焦食用菌、北药种植、森林畜养、林木加工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农林山特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康养、秸秆综合利用精准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发挥开发区核心作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企业有利润、社会有就业、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的良性循环。

  合力打造山水旅游胜地

  凸显乡村特色构建全季全域旅游品牌

  春赏杜鹃漫山,夏嗨避暑漂流,秋品五花山色,冬享狩猎滑雪。

  拥有铧子山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和森工清河林区旅游景区两大国家AAAA级景区,通河县将推动县域与林业森工系统的资源融合,凸显乡村游特色,打造全季全域旅游品牌。

  据了解,通河县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在发展休闲度假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不仅拥有两大AAAA级景区,岔林河漂流、二龙潭、大通河、乌龙国际狩猎场、铧子山滑雪场等生态景区,同样独具魅力。

  目前,通河县被纳入黑龙江省7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为吸引游客纵深游,通河县近年来推出铧子山登山—岔林河漂流—二龙潭观光—清河原始森林探险精品线路,提升了自驾、康养、避暑休闲等特色旅游层级。

  大力推进旅游规划全域化、旅游产品全域化、服务体系全域化、旅游要素全域化,通河县完善交通设施配套,各景区(点)之间道路相连,与清河风景区一体互动,带动周边景点,打造“大珠小珠落玉盘”全域旅游格局。

  突出乡村旅游特色,通河县把新农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推进建设铧子山休闲康养小镇、富林森林旅游小镇、寒地玫瑰观光园、曙光兵工厂967军工遗址陈列馆等特色村屯和乡村旅游项目。青山村被选入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依托岔林河漂流,青山村20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和农家乐,户均增收2万元。

  据悉,通河县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哈尔滨市十佳景区等殊荣。

  倾力构筑幸福宜居家园

  补齐民生短板引领文明风尚

  近年来,通河县大力推进森林城市、亲水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加快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美丽城乡提档升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城乡注魂,使宜居宜业幸福怡然成为通河名片。

  坚持前瞻规划、品质建设、精细管理、创新经营“四位一体”城市发展理念,通河县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持续增添城市魅力和承载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今年,通河县实施春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前三季度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投资1406万元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体系建设,82座村级分拣中心和3座中转站全部完工。改造主城区老旧小区15个,3个基础设施项目按时完成,总投资4181.9万元。

  发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作用,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德美通河”为引领,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使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乡风民风家风培育,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产业环境建设三管齐下,通河县以物质文明建设日新月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水涨船高。年初以来,通河县先后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桦树村入选“全国首批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建设村被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风文明现场会在通河县成功召开。

  实施美丽乡村拓展工程。推进通河镇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建设,截至目前,通河县国家级和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分别达2个、6个和75个,国家重点镇、省级百强镇示范镇、风情小镇和精品村总数达10个,桦树村、建设村等20余个村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党建引领凝聚脱贫合力。近年来,通河县积极推进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用外力激活发展“引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引导村“两委”成员牵头组建农村经济组织和合作组织,带动困难群众脱贫。制定出台《通河县“志”“智”双扶工作方案》,编写《走好振兴路》《念好致富经》《谱好文明曲》系列扶贫励志图书,发挥融媒体中心媒体矩阵功能,利用政府网站、魅力通河、通河党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网络阵地,定期上传学习资料,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日常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和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胡建军 本报记者 韩波 白云峰 王志强)

编辑:于灵爽
新闻热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517151231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