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庆市高新区的路梅有一张“低保卡”(银行卡),低保卡收到的钱年年都在增加。今年国庆节前夕,路梅从看望她的社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黑龙江省城乡低保标准今年实现了十四连增。“我们三口人每年又能多领一千多元钱了。”路梅高兴地说,“吃得饱,穿得暖,孩子上学、生病住院、遇到急难情况都有临时救助金,每年政府还给900多元的取暖费,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
路梅告诉记者,她还手握一张“医保卡”,“我没花一分钱就参保了,看病能报销,负担减轻了不少。”虽然家庭生活依然有压力,但路梅现在很满意也很知足,话语间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张春红一家是哈尔滨五常市红旗满族乡前大村出了名的贫困户,因为拥有了一张“社保卡”,而得到了一份养老金。张春红享受到的这份待遇,是省人社部门在“应保尽保”排查工作中,为贫困人员免费办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张春红每月可以享受130元的养老金,钱虽不多,却是一份长期而稳定的基本保障,更让张春红有了生活的底气。
一张张掌心般大小的各类社会保障卡,百姓对它的感受最真切,这既是党关爱民生的“连心卡”,也是政府服务百姓的“贴心卡”,还记录着寻常人家生活的日新月异。
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殷殷嘱托始终萦绕耳畔;2020年,“十三五”即将收官,翻开黑龙江省的民生日记,一项项惠民政策举措接连出台,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相继落地,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越来越牢,百姓生活质量节节攀升。
“走,该开工了!”早上7点,郭丽艳夫妇会一起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是哈尔滨市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农民,由于患有侏儒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中经济一度非常拮据。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月薪2000多元的企业员工,郭丽艳夫妇的“华丽转身”来自人社部门的帮扶。在方正县,人社局组织相关部门把扶贫车间开到了家门口,郭丽艳夫妇在参加了人社局的技能培训后上岗,从事假发头套制作工作,实现了就地就业,既能赚钱又能顾家。
在鸡西密山市,主营木耳种植的安缘食品公司最近很是红火。企业创始人安袁白天带领员工在大棚里忙活,晚上则在各大电商平台直播推介自己的产品。“创业10年,人社部门的服务跟踪了我10年。”从最初自己参加的技能培训,到后来遇到技术难题时的专家指导,以及后续员工的培训,她在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实现了就业创业,成立了合作社和食品公司,带动了300多人就业。
像这样通过“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批”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得益于黑龙江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鼓励引导农民加入新业态产业,在田间地头蓄积增收新动能;转岗分流提供帮扶,让煤矿工人重新活出了人生精彩;精准发力搭建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订单式培训加快了背井离乡打工族返乡“还巢”的脚步……
截至9月底,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8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9.4%。强化重大项目拉动就业,全省“百大项目”推进与吸纳就业同谋划、同部署,陆续提供用工59万人。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培训1.78万人次。强化创业扶持政策,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发放贷款10.5亿元,提升全省创业活跃度。保障力度之强、措施之实,让人们对改善民生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