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龙江民间高手丨黑土地上的“高产大王”
2023-05-15 11:18:12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于灵爽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黑龙江报道(记者 刘才星):因为拥有广袤的黑土地,黑龙江成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第一大省。这里农业种植的行家里手比比皆是。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有限公司第十二管理区的水稻种植户英成明,堪称行家中的高手。2011年秋收时,他曾参加虎林市绿都农民协会组织的比赛,和虎林市的农户进行了一场水稻产量大PK,力压对手获得水稻高产大王一等奖。2019年他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个全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奖章,可以说是他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在黑土地上种出来的。

龙江民间高手丨黑土地上的“高产大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510110321

英成明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5月10日,59岁的英成明正开着水稻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再过一周,这150亩水稻田的插秧就能够全部完成。

  出生于1964年的英成明,是北大荒的“农垦二代”。初中毕业后,他进入连队作业站当上了农业工人。1997年9月起,因为旱田改水田,他和两个弟弟一起干起了家庭农场,专业从事水稻种植。此后的26年来,他在这片寒地黑土上精耕细作,科学种植,不仅自己进行技术创新,还帮扶和示范带动周边职工,一起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从小就在这片黑土地上长大,英成明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不能再像父辈们那样“顺着地垄沟找豆包”了。从开始经营家庭农场之日起,他就把主攻方向确定为科学种植和技术创新。他报名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学习,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取经给自己充电。他定下一条规矩,每年都拿出1000多元,用于订阅农业技术报刊。通过努力学习钻研,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远近闻名的旱田种植高手。他家的田里,经常会迎来参观取经的人。

龙江民间高手丨黑土地上的“高产大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510110020

英成明分享种植技术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他所在的管理区位于双鸭山市宝清县五九七农场长林岛,这里天然水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种植水稻,而种植水田的效益要优于种植旱田。于是,他就带领两个弟弟抱团经营,率先在管理区内实施农场规模化经营模式,把500亩旱田改造成优质高产水田。在水稻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他都走在前头,成了全区种植户的榜样和标杆。每年他都在全农场第一个完成育秧棚清雪扣棚工作,并先后推广应用了大棚动力清雪机、大棚三膜覆盖技术、轨道式运苗一体机、合理施肥、叶龄跟踪诊断技术、水田恶性杂草防治技术、浅湿干灌溉等七项重点新技术。在他的引导下,全区30多个种植户将新技术运用到水稻生产,辐射带动面积达3000多亩。

  在他家水田中间,原来有一个大约15亩的水泡子。他把这块不产粮的废弃地填平,改造成高产良田。使自家的水田连成一片,实现了农田高产网格化。他还把稻田四周种上各色花卉。盛开的鲜花配上稻田起伏的绿浪,引来许多旅游观光客。秋季水稻刚收获完毕,就有客商到他家地头收购,尽管当年水稻价格下跌,但他却能以1500元一吨的价格把家中的水稻卖出。这个价位在管理区首屈一指。他种植的水稻,经国家6部门联合验收,万亩片亩产700公斤,获世界寒地水稻最高产。

  2014年,农场工会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技术骨干,英成明拿自家150多亩水田作为工作室的试验田。他创新农业新技术作业方法,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从育苗、插秧到收获,细化各环节标准化管理,全过程机车作业,提升了工作效率。他与工作室其他技术骨干开展寒地水稻高产技术、品种对比试验、3414肥料试验 、叶龄诊断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田旱整平免搅浆技术,其中,水田旱整平免搅浆技术的应用,实现增产5%-7%,水稻侧深施肥技术,降低肥料总用量5%-8%,实现增产4%-8%。管理区每亩实现增产30斤,亩节约成本20元,亩增收36元,新技术推广示范辐射带动面积达30000亩。他所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级工人先锋号”,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龙江民间高手丨黑土地上的“高产大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510110048

英成明(右)查看水稻长势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在农场工会开展的“垄上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中,他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经常到农场其他管理区与90多家种植户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帮扶,解决疑难杂症问题50件次。他累计参与田间大课堂培训68次,进行技术指导210次,传授应用技术17条,发放志愿服务联系卡1500多张,发放水稻技术书籍100多册,帮助20多名种植户增产增收12.6万元。

  他在忙活自家的水稻种植时,从不忘乡亲们,谁家有个事儿说一声他马上就到。农闲时节,他到北京、天津和哈尔滨等地,为农户购买育秧大棚所需的钢管,节省资金10000余元。他买来电焊机、砂轮、切割机等工具,自己动手无偿帮助其他农户加工大棚钢管,帮助他们建起了52座大棚。他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传授给周边的种植户。有的种植户文化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使用不够得心应手,他就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使用。谁家的机械出现故障了,他都会不辞辛劳地帮助他们排除故障。农户们都说,“有老英在这儿,我们什么都不怕,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