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浦发银行助力企业点“碳”成“金”
2021-07-17 15:11:20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刘才星责编: 赵滢溪

  国际在线黑龙江频道消息(于灵爽):作为一项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创新实践,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鸣锣开市。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担交易中心职能,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承担登记、结算职能。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副行长王新浩分别在上海、武汉出席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

  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大幅提升碳交易水平和规模,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创新碳金融产品服务

  碳金融市场是成熟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合理配置资源,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增加企业的减排意愿、扩大减排效应。

  浦发银行致力于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在内的各类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提升碳资产融资的灵活性,拓展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在碳金融领域,可提供涵盖碳资产形成、持有、交易、投资、并购、注销阶段的全生命周期金融创新服务。

  2021年5月,浦发银行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SH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组合质押融资。将两种碳资产组合运用,既充分挖掘了企业SHEA的资产价值,又有效释放了CCER对于节能减排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了碳交易在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

  早在2009年,浦发银行就开始探索发展碳金融业务,十余年来不断创新,落地多项“业内首单”。早期以参与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为主,先后落地国内银行业首单CDM财务顾问业务、CDM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创新国际碳保理融资业务等。

  2012年起,随着国内碳交易试点的启动,浦发银行与试点交易所建立合作,为企业和个人开立碳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账户,并提供碳交易资金结算清算及存管服务。此外,浦发银行主承销的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碳债券),利率与发行人风电项目的CCER交易收益相关联,是国内首支债券收益率同碳交易试点市场交易价格挂钩的直接融资产品。

  在碳资产抵押融资方面,2015年,浦发银行落地国家碳交易注册登记簿系统上线后的首单CCER融资业务,通过动态定价方案设计使企业享受到更加贴近市场价值的押品定价,有效盘活了以碳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碳资产。

  在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的产品创新方面,2021年6月,浦发银行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龙头企业——特来电,提供了境内首单基础设施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关联贷款,将贷款的融资利率与企业的碳减排量“环保绩效”指标、公益服务“社会绩效”指标挂钩,并依据行业协会提供的权威数据,确保企业实现了上一年度指标后,贷款利率进行阶梯式下调,最终可实现3.20%的优惠利率。

  助电力企业“减碳”

  全国碳市场开市交易当日,占全国碳排放40%以上的2000多家发电企业作为首批交易主体,走进了这一市场。

  “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排放数据比较准确,这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业内人士表示。

  支持电力企业“减碳”、构建以绿色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金融力量不可或缺。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是中国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亚洲第一座大型海上风电场。自2010年开始,浦发银行牵头组建银团,累计为东海风电项目提供超过34亿元的银团融资。同时将绿色信贷与银团贷款相结合,增加碳交易收入作为贷款还款来源,将东海风电的应收账款作为贷款的质押担保方式,通过创新产品结构设计、担保方式、再融资方案等满足企业需求。截至2020年底,东海风电共计发电38亿度,累计节约标准煤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

  2021年4月,浦发银行牵头主承销“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被国际气候债券组织正式认证为气候债券,成为国内市场首单非金融企业境内外双标认证的碳中和债。债券发行金额8.4亿元,用于支持旗下8座风力发电场建设,总装机容量达446.18兆瓦,每年可减排67万吨二氧化碳。

  同时,浦发银行联席主承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三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募集资金45亿元,用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及部分输电线路项目,助力实现西部清洁能源基地电能直供中东部地区负荷中心,促进全国能源资源布局优化。

  浦发银行将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来的战略机遇,围绕“碳排放权”全生命周期打造一站式碳金融创新服务,以“股债贷投”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着力提升绿色资产规模和收益,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