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龙江    |     直观中国     |     高端访谈    |     原创     |     名企品牌     |     龙游天下      |     舆情智库
变化在乡村的每个角落 林甸县脱贫摘帽记
2020-08-17 09:25:46来源: 黑龙江日报编辑: 刘才星责编: 冯钰颖

  “以前16公里路,走40多分钟。现在10多分钟就到。”

  “以前走到哪个乡镇村屯都是满眼的土房,现在房子变化太大了,都是新房。”

  脱贫攻坚给林甸带来什么?两个字,变化。房子变化大,路变化大,屋暖了,路通了,水净了。林甸县委常委孟令玺说,路、水、房,这是外在变化。林甸的变化由表及里。

  让林甸县攒足脱贫底气的,也是两个字——产业。

  林甸县全县83个行政村,48个贫困村,其中10个深度贫困村,“贫困”二字加在林甸县的头上,可以追溯到1994年。今年2月26日,林甸县作为黑龙江省最后脱贫的五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退出贫困序列。从1994年至2020年,林甸县的脱贫之路走了很久、很久。

  如今,林甸县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脱贫退出3563户7432人。在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群众认可度达到99.68%。

  一牛一猪

  “养”出全覆盖带动效益

  近年来,林甸县养殖业名声大噪。立足于奶牛和生猪项目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托牛”、“托猪”在林甸县早已不是新鲜词汇。

  早在2017年,在林甸县红旗镇大金牛奶牛牧场,记者翻看一沓牧场与贫困户签订的“奶牛托养协议书”。以贫困户韩云财为例,从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每个月可获得大金牛奶牛牧场支付的收益款。韩云财只需自筹资金2000元交付给牧场。孟令玺介绍,“托牛”入场是“3+”产融模式,即“政府+金融部门+奶牛牧场”。贫困户自筹2000元,在牧场托养奶牛一头,缺口资金由金融部门贷款支持,政府贴息。贫困户年获得收益2000元。“托猪”模式则是“4+”产融模式,即“政府+金融部门+牧原集团+合作社”。政府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贫困户以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入社,合作社利用入社资金,委托牧原集团建设猪舍并租其经营,牧原集团每年按入社资金额的6%给付租金,入社贫困户年获收益3000元。通过“托牛”和“托猪”依托金融政策,推动产融结合、户企“双赢”。

  据悉,林甸县实现奶牛项目带动贫困户全覆盖,户年均增收2000元;生猪项目带动贫困户3437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同时,通过光伏电站、订单种植、庭院经济、电子商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目前,每个贫困户至少有2个以上扶贫产业帮扶,实现了产业带动全覆盖。

  除生猪和奶牛项目,林甸县在产业发展上,实施“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让贫困户有一块稳产增收田,发展优质稻米、杂粮杂豆、订单农业,带动1721户实现增收;让贫困户有一个养殖增收项目,依托县域养殖加工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肉兔、狮白鹅等养殖,带动663户实现增收;让贫困户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渠道,通过企业聘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带动375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增收;让贫困户有一个多种经营增收项目,依托温泉旅游、传统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带动1417户实现增收。

  办公桌

  搬到贫困户炕头上

  “把办公桌搬到贫困户的炕头上。”2017年,林甸县委书记晋伟在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责任意识。林甸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举全县之力合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突出表率带动,传导责任压力,调度指挥在乡村,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部署、任务在一线落实。举全县之力,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下真功。

  “干部压力很大,泥草房存量大,基层干部更是经历了改房拉锯战。”孟令玺坦言,为了劝改房,有的户干部出出进进不下50次。“他们当时都来劝我,我就说,不改了,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年。”林甸县东兴乡勤俭村6屯孙桂芝老人今年81岁,说起改房时的事,老人有些不好意思。“以前那趴趴房快50年了,墙都掉皮,幸亏当初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反反复复来劝,我后来听劝了,现在国家给盖这新房多好,冬天可暖和了。”

  一组数字话投入,也说明林甸县危房改造、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变化。

  三年来,林甸县落实危房改造政策,累计投入4.16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8789户,拆除空闲房5464户。目前,3895户贫困户已全部完成危房改造。全县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三年来,林甸县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累计投入1.59亿元,强化水源井、管网、井房及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实现村屯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有效改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全县农村饮水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所有贫困户均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

  三年来,林甸县投入5.9亿元建设农村公路953公里,农村公路硬化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被评定为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投资575万元,新建维修村级活动场所49个。

  83个行政村“三通三有”全部达标。

  合力攻坚

  攻克最后的贫困

  马宝珍在县里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那一年是49岁,她是林甸县四季青镇东方红村六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7月,经驻村工作队沟通、推荐,大庆宏福现代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破格”录用了马宝珍,让这个超龄员工当上了包装工。她也从农民变为“上班族”。在林甸县,落户当地的企业纷纷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合力攻坚、攻克贫困堡垒。

  如何群策群力、迎难而上,让深度贫困村迈出脱贫第一步?以林甸镇四个深度贫困村为例,通过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实施订单种植、土地流转、托牛、养殖、光伏、木耳种植等扶贫措施,积极探寻适合村情的扶贫之道。脱贫攻坚以来,林甸县投入1.21亿元,支持10个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项目35个,硬化通村通屯道路99公里,兴建水利工程144公里,为深度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2019年,10个深度贫困村“三通三有”全部达标,实现脱贫出列。

  眼下,林甸县在攻克最后的贫困上做好全盘谋划。

  孟令玺说,林甸县全力聚焦剩余的696户1473名贫困人口,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为剩余贫困人口寻求脱贫良方,林甸县积极落实奶牛项目696户、生猪项目415户、发展庭院种植242户、发展庭院养殖470户,通过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75人,同时落实保障政策,做到了政策措施应落尽落。通过严格落实包联要求,凝聚帮扶合力。目前剩余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攻克最后的贫困,林甸县信心满怀。( 杨欣华 记者 董新英 李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