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三次产业联动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2020-04-28 08:42:03|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于灵爽|责编:冯钰颖

  非常时期,大庆市坚持防疫情与稳就业同部署、同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打好突出重点部署、推进复工复产复业、跟进惠企服务措施、保障重点就业群体“组合拳”,构建起全市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促就业的工作格局,以就业稳促经济稳、发展稳、民生稳、大局稳。

  全市“一盘棋” 围绕三次产业抓扩面促返岗

  疫情期间,大庆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稳就业工作专班,成员单位39个,并将驻庆油化央企、6所高校纳入专班范围,构建起地企协作、市校融合、全市“一盘棋”稳就业的工作格局。建立周调度制度,发挥协调联动、分析研判、监测预警、督导落实等机制。各县区同步成立工作专班。

  林甸伊利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工地,500多名建设者上岗施工;龙油550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项目工地,3000余名建设者正在进行钢结构预制、设备安装施工。大庆市围绕三次产业,紧盯企业复工复产就业需求,重点保障企业、项目,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上岗率。

  一产方面,市、县区政府主导,加大与市外、省外输出地输入地和用工企业协调联络,帮助农民工返岗复工。截至4月16日,已返岗复工6.5万人,占春节前返乡总数的97.5%;组织客运专车380次、列车专厢1个,“点对点”运送农民工6515人。

  二产方面,分区域、分行业、分重点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要素保障服务,推动规上企业、“油头化尾”企业开复工。截至4月16日,全市452家规上企业中444家复工、复工率98.2%,返岗职工24.2万人、上岗率99%。

  三产方面,重点推动商贸物流、批发市场、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递次有序复工复产。截至4月16日,全市营业的396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复业率达98.76%,返岗人员4.9万人、返岗率98.7%。出台“18条”措施,降低经营服务成本,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截至4月16日,全市10.79万户个体工商户陆续复业,复业率93.3%,上岗就业率85%。

  随着“五制”服务、容缺办理、“承诺+拿地”即开工等举措的实施,4月以来大庆项目建设开启“跑步前进”模式,10个省百大续建产业项目今年底将建成投产。据测算,今年大庆项目建设可带动6万人就业。

  纾困惠企 政策服务“手递手”送上门

  坚持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协同推进,税务、人社、工信、财政、金融等部门发布税费政策、财政资金保障、企业融资服务、稳就业扶持措施等相关信息,减负担、补需求、强服务,纾解企业困难。

  “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担。积极用好国家社保费阶段减免政策,不填表、不申请、不见面、全程代办,截至4月16日为10151户企业阶段性减免2至4月份单位缴纳的3项社会保险费3.77亿元,惠及企业职工20.8万人;用足稳岗返还政策,降低申请门槛,扩大政策受益面,截至4月16日为94户企业返还稳岗补贴3.45亿元,惠及企业职工4.75万人。

  “免、减、缓、返社保费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轻成本负担9亿元。”大庆市社保中心主任郑葆锋告诉记者,还将安排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重点支持有困难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中小企业。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中介组织双向发力、信息共享,密集开展返乡农民工、春风行动、百大项目等线上专场招聘会35场。截至4月16日,654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超过2万个,达成就业协议3800多人。

  成立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全市85名企业服务专员精准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务。截至4月16日,已为25家企业推荐用工1663人,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2085人。

  打通“最后一公里” 重点群体就业有保障

  紧盯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分类施策、统筹兼顾,确保跟进到位、服务到位、保障到位,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畅通各村与县内企业、各县与市区企业、市内与市外企业、地方与油田企业4条农民工用工信息对接渠道,强化‘点对点’服务保障。”大庆市人社局农民工工作科刘乃国介绍。

  在驻庆6所高校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开学后将组织开展优质岗位信息发布、毕业报到手续代办等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进校园活动。组织高校与市内企业精准对接,推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大学生等群体自主创业,以企业方式最高可申领创业贷款300万元,以个人名义最高可申领15万元。截至目前,全市6所高校年度毕业生30%以上已达成就业协议。

  兜底抓好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城镇大龄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为1.2万名“4555”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3200万元;首批在市区255个社区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在县、乡镇、村屯开发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巡查值守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安排4010名贫困劳动力临时就业。(赵龙 记者 李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