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温度 跑出“ 加速度 ” ——黑河市强措施优服务助力本试车季顺利收官

2020-04-17 16:31:52|来源:黑河日报|编辑:于灵爽|责编:冯钰颖

  原标题: 服务有温度 跑出“ 加速度 ” ——我市强措施优服务助力本试车季顺利收官

  冰雪消融,春风送暖。3月31日,在黑河瑷珲机场,顺利完成本试车季各项汽车测试任务的上海大众车队的队员们即将登上返乡的航班。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上海大众车队作为最早一支来黑河复工的车企团队,其领队李坚的心情从最初的着急忐忑,到如今面带如释重负的微笑,眼神中还流露出一丝不舍:“在这个特殊的寒冬里,我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黑河并顺利完成本季各项测试任务,得益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超乎寻常的有效举措,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黑河无限的温暖和力量。这份情谊,让我们难舍,下个试车季不见不散。”李坚的一席肺腑之言,折射出了在“疫情大考”面前,黑河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战“疫”有强度、支持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全力答好疫情防控和试车业复工复产“考卷”的担当气魄和务实举措。本试车季,黑河市共接待车企131家、人员3615人次,车辆2108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漫长的冬季封冰期、丰富的冰雪资源,让国内外各大汽车企业纷纷把目光聚焦黑河,争相前来“挨冷受冻”。自2006年以来,黑河市以提供寒地试车服务推动经济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发展低温试车服务业。经过多年悉心培育,黑河市支持社会资本累计成立8家试验企业、16处试验基地、24家专属试验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资源、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功能,黑河市稳步推进试车产业差异化、规模化发展,加强要素集聚,促进三产深度融合。2018年,黑河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首个“汽车寒区试验基地”称号,已成为全国寒区汽车试验首选地。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上海汽车检验检测中心、重庆车检院先后落户黑河。

  3月27日,在黑河红河谷汽车测试中心,10辆试验车辆装上卡车,标志着广汽集团在黑河试车工作完美收官。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实验团队领队符兴锋介绍:“试车办工作人员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今年在黑河测试的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进行测试的60多辆试验车辆分批运回,试车员也将带着新技术和新车型的研发成果应用于市场。”

  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下旬,是黑河市试车的黄金期,而新冠肺炎疫情给试车产业带来较大影响。面对这一困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联名向国内外汽车企业和研发机构发出邀请信,精准部署试车产业有序开复工,以强力度按下复工复产的“快进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深入企业调研,听取试车工作汇报,层层压实责任,深化细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办法,协调解决各项难题,帮助车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年后我们陆续有80人到达黑河,下飞机就有专班人员接机,提前安排好隔离住宿、健康检测。在进行专业检测后,黑河帮助我们实行两点一线封闭隔离复工,每辆车都发放了指定路线通行证,减少卡点查验次数,还协调指定加油站点,提升了工作效率。本季车辆的耐久实验和新款车型的冬标实验任务都圆满完成了,公司可以如期安排生产计划,真是松了一口气。”吉利汽车集团领队王庆喜说。

  针对各车企复工需求,黑河市既严防死守,做好疫情防控,又拿出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确保车企及时完成寒区汽车测试任务。市试车办成立汽车测试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下设对外联络、落地接待和复工防疫指导组,下沉企业服务。建立24小时值守机制,精准对接汽车测试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合理安排测试人员的吃、住、防、试、场、路等相关事宜;制定了《黑河市寒区试车工作复工复产方案》和《疫情防控预案》《黑河市专属试验场测试人员管理办法》和《黑河市汽车测试人员路试车辆管理办法》,确保试车企业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高质量完成本试车季各项测试任务。

  得知一些合作伙伴不能回归,黑河市试车业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为外地试车企业提供了委托代测试业务。黑河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鑫宏介绍,疫情期间公司承接了上海延峰集团、中车集团、长安新能源、东风汽车、江铃汽车等车企的AGS的单体专项实验、空调性能专项试验、电动汽车性能试验、高寒耐久试验等委托测试业务,试车季结束又为试车企业增加了物流运输、机械设备返回和实验项目的后续管理等服务,帮助各车企排忧解难。

  越过疫情的激流险滩,黑河市试车产业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发。据市试车办主任邱学红介绍,今年,黑河市将针对车企需求不断优化软、硬环境,提升试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加强对国内外重点车企交流对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推进黑河寒区试车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搭建智能网联、四季低温试车平台,提高黑河试车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 吴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