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木兰县“藏粮于技”变吃粗粮为“喝粗粮”

2019-12-09 13:33:59|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藏粮于技”变吃粗粮为“喝粗粮”

哈尔滨市木兰县“藏粮于技”变吃粗粮为“喝粗粮”

按穗包装的鲜食玉米。

哈尔滨市木兰县“藏粮于技”变吃粗粮为“喝粗粮”

新收获的鲜食玉米。

  10年前,昊伟农庄作为大项目落户木兰县工业园区,开始鲜食玉米产销一体经营。10年后的今天,昊伟农庄发展为一家集有机农产品种植、保鲜、深加工及有机食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市值达5.6亿元。带动全县800余农户、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面积超过15000亩。

  木兰县委、县政府以鲜食玉米作为“一县一品”重要支柱、立县主导产业,贯彻实施“农头工尾”战略,不仅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鼓起农民腰包,更通过深加工,引领了一种变吃粗粮为“喝粗粮”的饮食习惯。

  十年磨一剑打造行业龙头

  作为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协会的会长单位、中国鲜食玉米联盟的副主席单位,昊伟农庄产能在全国位居三甲,算是业界领军品牌了。可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昊伟农庄董事长范大伟最清楚。首先,让农户接受新事物就很难,种惯了苞米黄豆的农户不知啥是鲜食玉米。范大伟组建起了昊伟种植合作社、昊伟农机专业合作社,选了两个乡镇先种了2000亩地。有人听说这种玉米棒子卖三四元钱一穗,就偷着来掰,有人留下种子种到了自家的园子里。对此,范大伟只当没看见。曾有人戏言,木兰县街头烤玉米都是昊伟农庄“流”出的。厂子还没批量生产呢,就有人尝了鲜,这一尝不要紧,鲜食玉米名气一下子就在当地传开了,第二年百余户农民带地来入社,主动种起了鲜食玉米。

  随后,一切如范大伟料想的一样展开,种植群体如滚雪球般壮大,从散户到合作社,加入者越来越多。昊伟农庄乘势推广标准化种植,建起中央工厂、冷链物流运输,实现了产品全年供应。上游控制核心种子、技术资源,通过标准化种植及加工模式来掌控下游市场及品牌资源优势,从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生态圈。

  目前,昊伟农庄拥有6条现代化鲜食玉米精深加工流水线,2万吨冷链物流仓储基地,日处理鲜食玉米能力可达1000吨以上,冷链及常温仓储基地可处理鲜食玉米超5万吨。

  实验室标准严控食味值

  唐玉兰是昊伟农庄的一名化验员,她每天工作在昊伟农庄的实验室里。拿起一穗玉米,挖下一粒,取样汁液,通过糖度测试仪显示数值为17,她将本次数据进行记录,再重新开始取样试验,这就是唐玉兰工作的基本内容。她说,鲜食玉米的口味口感第一指标就是甜度,普通玉米的甜度约为3,昊伟农庄鲜食玉米糖度可达到18,其次才是糯度。通过实验检测,不仅能化验糖度,微生物、微量元素等理化指标也都一目了然,全木兰县的水果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都要过检测这关,不同品种、批次、地块的都要抽检。

  依据各品种鲜食玉米的不同食味值,昊伟农庄展开产业链延伸,由粗加工、初级加工品向精深加工迈进,由农产品加工向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转变。比如个别超甜玉米被加工成玉米浆、玉米饮料,变吃为喝,这种更像果汁的玉米饮品深受市场青睐。

  目前,昊伟农庄已有真空产品、速冻产品、休闲产品等六大系列,包含50多个品种,其真空、速冻玉米系列产品已通过美、欧盟、韩、日等国的出口有机认证,并获得麦当劳供应链系统认证,市场覆盖国内各大核心商圈城市,佳农、佳沃等多家世界500强食企都订货木兰鲜食玉米。

  调整种植结构藏粮于技

  藏粮于库,不如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久以来,木兰县委县政府依托昊伟农庄带农增收,通过种植技术培训、机械化种植推广,促进当地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和精细化农业,推行有机种植,推广科技种田。

  郭满就是昊伟农庄的一名社员,今年种了2300亩鲜食玉米。普通玉米每亩收益六七百元左右,鲜食玉米收益可达4000元。普通玉米按斤卖原粮,靠的是产量;鲜食玉米按棒卖青食,凭的是品质。

  昊伟农庄的鲜食玉米品种都是由欧洲引进,经过10年对100多个品种进行本地试种,从中选取了七八个甜度不同的品种进行推广,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订单回收再进行深加工,如此做法从源头就抓牢了品控,保障了产品口味统一。

  近年来,木兰县逐渐成为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主导产区之一,昊伟农庄的种植模式也一再被复制,辐射到巴彦、通河、呼兰、双城、五常等周边多个县市,组建农民种植合作社30余家之多,鲜食玉米正在逐渐走向千家万户。(记者 罗彦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