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2019-09-03 15:34:14|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民营富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兴市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七台河是一座资源独特、生机盎然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一座环境优美、人杰地灵的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座“世界冠军摇篮”的荣誉城市,更是一方涌动着激情与智慧的热土,这里到处充盈着开放包容的热烈情怀和小城市有大作为的坚定信心。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从七台河走出的冬奥冠军王濛。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冠军之城”的少年。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七台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扎实苦干,砥砺前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七台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逐梦新时代,奋力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台河市坚持民营富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兴市,紧扣改革创新这一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守住生态环保这一底线,牢记增进民生福祉这一宗旨,强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保障,巩固提升政治生态好、经济生态优、自然生态美的发展优势,奋力谱写转型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全民阅读。秦存广摄

    勇于挑重担小城市有大作为

  曾经,煤炭是几代七台河人的骄傲。七台河“因煤而生、缘煤而兴”,域内煤田累计探明储量22.15亿吨,保有储量17.27亿吨,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3个稀有煤田之一,国家重要的煤炭和电力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座资源型城市走过了一条艰难的探索发展之路。从1958年年产原煤21万吨、焦炭510吨,到2018年年产精煤824万吨、焦炭387万吨、精甲醇25.2万吨,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贡献煤炭6亿多吨,不仅为七台河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我国煤炭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向精细化工、现代煤化工迈进。宣其摄

  但随着煤炭黄金时代悄然逝去,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七台河,未来将何去何从?

  令人欣喜的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七台河,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制造和再制造、高端食品与绿特色农业、文旅与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能耗污染降低、经济质量提升、生态效益转好的科学发展新路。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昔日的垃圾河、臭水河,如今的民心河、景观河。整治后的万宝河。 周雪峰摄

  现在,这座昔日的煤城已经迈上了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曾经的荣光将在这里得以继续书写。

  找准突破口转型步伐更坚定

  2009年,七台河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面对煤炭资源濒临枯竭的发展困境,七台河市积极转型,加快改革步伐,谋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试水夜经济,打造不夜城。清园夜市全景。徐志文摄

  主动转,以淘汰落后产能倒逼城市转型。为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步伐,2008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从而使这座资源型城市迈出转型发展实质性的一步。2016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煤城转型发展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坚定不移地转方式调结构,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2018年8月,按照中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安排部署,七台河市点响了全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第一炸”,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讲条件、不计代价、不搞变通、不折不扣地推进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81处矿井全部关闭到位,退出产能429万吨。同时,七台河市加快推进地方煤矿改造升级,同年10月,第一个30万吨标准化示范矿井鹿西一井竣工,成为全省煤矿通过技改升级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成功典范,七台河市淘汰煤炭行业落后产能攻坚战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2019年7月,七台河市政府与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台河矿业公司落实工业强省战略部署,本着“资源共享、协同转型”的原则,共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市矿协同转型发展;黑龙江省东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七台河挂牌、项目投产。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大力发展高端食品与绿特色农业,荣胜达公司生产的有机酱油饮誉市场。 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全面转,以激发民营经济引领城市转型。从1993年实施“9388”工程开始,民营经济基因早已融入七台河血液。七台河市几届班子“一茬接着一茬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和干劲把民营经济作为立市经济、强市经济全力推进。2016年,七台河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市”。2018年,七台河民营经济发展再掀新热潮,召开全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拿出400万元奖励突出贡献企业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举办企业家大讲堂等专题讲座,全额补助民营企业家赴国内外进行培训。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系列“黄金十条”政策,兑现扶持资金6亿元。如今,全市经济总量的六成、税收的七成、就业的八成、研发投入的九成以上都来自民营经济,强力带动了市域经济快速发展。2018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8%,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税费收入突破60亿元,财政总支出突破1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集聚青年人才,发挥人才活力。本报记者郭俊峰摄

  持续转,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市转型。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七台河持续转作风、优环境,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信息员、联络员、战斗员和服务员,着力营造更具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今年7月28日,七台河新的立市项目、北京泰银集团联顺生物科技10万立方制药项目开工,这个总投资120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了42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4项中介服务费全部由政府买单,减轻企业税费负担7.85亿元。以实际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营商环境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人文环境,桃山湖坝下生态环保水利综合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城乡文明建设三年行动,开展大气污染、倭肯河流域等综合治理。开通“企业家绿色通道”,提供最便利、周到和贴心的医疗服务及子女教育保障,让企业家在最好的环境里安心、舒心创业。

  聚焦碳经济“乌金”变“黄金”

  七台河坚持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打破单一产业结构制约,持续巩固现有煤化工基地优势,大力发展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构建新型“碳”产业格局。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国家园林城市七台河。宣其摄

  积极抢占“碳”产业科技前沿。七台河立足域内石墨储量大、品质高优势,把石墨烯新材料产业作为支撑转型发展的战略产业全力推进。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新材料产业园区,设立4亿元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推进负极材料、石墨烯应用、高端石墨3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石墨烯小镇”。新材料产业园区被列为国家火炬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已引进5家合作投资公司,规划实施项目21个,总投资19.58亿元。宝泰隆公司100吨石墨烯量产,成为全国首个石墨烯工业化项目,并获国际石墨烯产品认证中心IGCC认证,是国内首批获此认证的石墨烯生产企业。石墨烯新能源电池、地热膜、双速墙暖等项目落地建设,宝希科技七台河石墨烯电热膜生产基地投产。2019年1月,北京紫顶光合碳转化合成汽油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预计投资30亿元,年可生产汽油约为40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40万吨,助力七台河打造“碳”转化示范城市。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北京泰银集团10万立方生物制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42天。 孙鹏飞摄

  加快构筑“碳”产业发展体系。七台河市煤化工产业曾是全省煤化工基础最好、链条最长、所占份额最大的地区,焦炭实际生产能力900万吨,占全省的70%;煤焦油加工能力60万吨,占全省80%;煤气制甲醇生产能力38万吨,占全省50%,已形成煤化工产品20多个品种。近年来,煤焦企业坚持以“煤头化尾”“煤头电尾”为抓手,纷纷走上了绿色、清洁的发展道路。2018年12月,投资30亿元的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及万锂泰石墨化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投资11.7亿元的勃盛焦化升级改造项目热电装置一次点火成功,标志着七台河市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入全新阶段。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七台河大力发展“寒地北药”种植,勃利县苗木基地的桔梗长势良好。黄晓慧摄

  持续加大“碳”产业创新供给。七台河市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碳”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大力开展市校(院)企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省内外20多所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接合作项目147项,推动40多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清华大学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落户七台河。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等若干政策,建成宝泰隆博士工作站、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成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举办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加速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2018年11月,七台河市“构建新型‘碳’产业,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经验获得了国家的肯定和表扬,也更加坚定了七台河市发展“碳”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打造冠军城“冷”资源“热”起来

  如果说煤炭让中国了解了七台河,那么短道速滑就是让世界认识了七台河。这是一座将短道速滑作为名片的城市、这是一座培养冬奥会冠军和世界冠军的城市、这是一座将“冰魂”融入血脉的城市。张杰、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0位世界级冠军从这里出发,6枚冬奥金牌、4枚特奥金牌、169枚世界级金牌、459枚国家级金牌从这里产生,“短道速滑之乡”“冬奥冠军摇篮”从这里唱响。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滨水之城。谢丽娟摄

  七台河作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体育训练基地”,全国唯一冬季项目单项国家训练基地,每年为国家短道速滑储备并输送了大量人才。2019年2月,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正式开馆,填补了国家、省短道速滑项目发展存史的空白,成为弘扬冬奥冠军精神和传承冠军文化的重要阵地。

七台河抓改革促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

美丽的七台河。徐志文摄

  七台河短道速滑事业正向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奋进,“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冠军精神薪火相传,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七台河实施了“冲击2022双星闪耀”十项工程,拟投入10.8亿元,设置千万元运动员基金,促进体育事业和冰雪产业健康发展,不但要让更多的冰雪健儿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为国争光,还要借助冬奥会的春风,把七台河打造成中国冰雪产业大市,释放冰雪优势潜力,让“冷”资源“热”起来、“冷”经济“火”起来,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冰雪体育强省战略部署,努力培育做大冰雪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擦亮冠军城市名片,助力七台河转型振兴发展。(郑炎 记者 文天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