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签约2.6亿元

2019-08-29 11:05:19|来源:绥化新闻网|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品质决定效益品牌拓展市场 第三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签约2.6亿元

  嘉宾云集,高朋满座。8月28日,第31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第3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在青冈拉开序幕。大会围绕“品质决定效益品牌拓展市场”主题,推介青冈鲜食玉米中高端产品生产基地与产品品牌,举办加工企业与经销商产销对接与产品设备大型展洽,开展试种品种观摩与大型品尝品鉴,通过区域品牌培育,拉动青冈、绥化、黑龙江及全国鲜食玉米与农特产品整体市场拓展,推动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第三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签约2.6亿元

  大会由绥化市人民政府、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吉林省农特产品协会主办,青冈县人民政府、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承办,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绥化市农业农村局、绥化市商务局、绥化鲜食玉米·速冻果蔬联合会、农特网协办。农业农村部有关领导、国家级鲜食玉米专家、国家级协会代表,全国各大从事鲜食玉米育种、生产加工、机械设备生产、经销商代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农科院有关领导,绥化市领导、市直部门和相关企业代表,绥化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和各生产加工企业及媒体共计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8月28日8时30分,在青冈县龙盛世纪一楼会堂,第3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正式开幕。

  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赵玉敏在会上致辞。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向大会发来贺信。曲敏在贺信中说,绥化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寒地黑土核心区,距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最近,有着“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的美誉。绥化发展玉米产业有着丰厚的资源优势,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有着广阔的承载空间,未来3到5年,绥化玉米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万吨产能、千亿级产出,成为名副其实“第一支柱产业”的“领军产业”。真诚希望各级领导、行业协会、各位专家和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绥化;真诚希望各位企业家来绥化投资兴业,助力发展。

  绥化市副市长杨全胜在会上致辞并宣布:第31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暨第3届绥化(青冈)鲜食玉米大会开幕!

  杨全胜致辞时说,绥化鲜食玉米现已发展至80万亩,生产能力达20亿穗,去年已实现全国人均吃上1穗绥化好玉米的目标。绥化市生产加工企业超过50家,形成了鲜食玉米产业集群。2018年绥化获评“全国鲜食玉米产业示范区”,成功获得了全国第一例鲜食玉米地理标志,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2019年又被评为绥化鲜食玉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提升工程。在“院士龙江行——绥化玉米产业发展对话”上,全国第一家制定并发布了绥化鲜食玉米种植、采收、加工三个团体标准。放眼未来,绥化市鲜食玉米产业要抱团闯市场,让绥化的鲜食玉米走向全国、覆盖亚洲、卖向全球。

  绥化市青冈县委书记杨勇致辞时说,青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素有“中国玉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青冈坚持把鲜食玉米作为促农增收、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挖潜放大“寒地黑土”第一资源优势,引龙头,建基地,树品牌,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3.3万亩,加工企业扩张到17户,年产值实现4.2亿元,“大董牌”“万德福牌”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0余个省份、深受消费者青睐。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青冈发展壮大鲜食玉米产业创造了难得机遇,为青冈县打造“玉米百亿产业园”提供了强劲动力。我们将与各位企业家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努力推动鲜食玉米向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叫响绥化寒地黑土和青冈鲜食玉米品牌。

  大会正式推出了“青冈玉米”区域公用品牌,浙江农本咨询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品牌化战略传播者与践行者、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架构师贾枭,为青冈玉米区域公用品牌做了战略解读。会上,中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组委会授予青冈县“全国中高端鲜食玉米生产示范基地”牌匾。同时,阿里巴巴集团授予青冈县人民政府“天猫·青冈——黑龙江鲜食玉米正宗原产地”牌匾。

  随后,进行了产销签约仪式。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州市欣格食品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代表分别进行了签约,现场签约金额达2.6亿元,共签约鲜食玉米逾1.9亿穗。

  大会还进行了全国鲜食玉米种子及加工产品、绥化各县(市)区及省外特色果蔬农产品、鲜食玉米专用生产加工设备展洽活动;进行了天猫·青冈原产地网络直播,企业优质品牌发布、企业宣传、推介、采购洽谈与精彩演出;进行了示范企业参观和基地观摩及品尝品鉴活动。(殷晓光 辛鹏 记者 宋一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