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梦回哈尔滨那是我青春的原点

2019-07-09 10:02:58|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多少次梦回哈尔滨那是我青春的原点

斯托卡尔斯基向记者讲述她的故事

  翻开1993年12月14日的《新晚报》,一版显著位置的照片上,一位耄耋老者坐在轿车里深情地凝望着曾养育过他77年的黑土地,他就是最后一位离开中国、离开哈尔滨的波兰侨民斯托卡尔斯基。穿越历史的长河,时隔26年后,波兰当地时间7月6日下午,记者在波中友好协会、波兰中国商会的帮助下,几经辗转,在波兰华沙找到了斯托先生的侄女、出生于哈尔滨的斯托卡拉斯卡。

  见到记者格外亲

  “见到你们,我真的非常高兴!”满头银发的斯托卡拉斯卡用汉语说,就像是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亲切得没有任何违和感。老人一坐下,就从随身携带的拉杆推车中拿出了一瓶酒和糕点。“我没有什么送给你们,这是波兰当地的伏特加酒,送给远道而来的亲人。”她拉着记者的手,动情地说,“这是我离开哈尔滨39年后,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来自故乡的亲人。”打开带来的两大本厚厚的相册,斯托卡拉斯卡向记者讲述和父母、叔叔、弟弟全家人在哈尔滨生活的点点滴滴。

  除了母亲外,父亲、叔叔、弟弟全都在哈尔滨出生。叔叔斯托卡尔斯基出生于1916年,早年曾经在哈尔滨客车厂任工程师。1980年,当父亲带着全家人一起回波兰时,叔叔老斯托却依然留在了哈尔滨。直到1993年12月,随波兰驻华大使馆参赞回到波兰时,他已经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虽然记忆模糊,但是依然会经常提到哈尔滨。回波兰8个月后,叔叔便离开了人世。“我知道,叔叔一生都想留在哈尔滨。” 

  常常梦回哈尔滨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历史,也讲述着一段段友谊。“这是我的中国朋友,还有中国邻居、俄国邻居。”老人指着照片说,“我至今还记得松花江,在哈尔滨时经常和朋友们到江边游玩。”……从1947年出生到1980年离开,斯托卡拉斯卡在哈尔滨生活了整整33年。“我当时住在经纬五道街3号,现在那里是什么样了?”记者打开百度实景地图,昔日的平房已经变成高楼。老人感慨地说:“认不出来了,哈尔滨变化太大了!”回忆起39年前离别的场景,斯托卡拉斯卡仍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坐上车离开时,看着窗外的邻居、朋友们,忍不住大哭,朋友们一边跟着车跑一边流泪。我真的舍不得他们。” 

  “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在梦中回到哈尔滨,梦到我的中国伙伴们,梦到我的亲人,那里有我的青春。”记者将哈报集团《新晚报》1993年12月刊发的斯托离开冰城的两份报纸复印件送给斯托卡拉斯卡,“谢谢你们,谢谢哈尔滨!”她连声说。 

  26年前,在哈尔滨,当77岁的斯托卡尔斯基即将告别深深眷恋的土地时,老泪纵横,声音哽咽。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哈尔滨,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人民。”26年后,在波兰华沙,他的侄女、72岁的斯托卡拉斯卡拉着记者的手,深情地说:“谢谢哈尔滨的家乡人惦记着我们!”(记者 王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