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枝繁巢暖引凤栖发展启动新引擎

2019-06-13 14:41:42|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饶河枝繁巢暖引凤栖发展启动新引擎

大顶子山。

饶河枝繁巢暖引凤栖发展启动新引擎

东北黑蜂。

饶河枝繁巢暖引凤栖发展启动新引擎

饶河城景。

饶河枝繁巢暖引凤栖发展启动新引擎

口岸过货。

  近年来,饶河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成立招商专班,明确招商目标,落实招商责任,创新招商方式,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紧盯发达地区以及与饶河县产业链相关的重点企业组织开展招商活动,以更加务实的招商方式,让更多人认识饶河、认可饶河,让资本和要素汇集饶河、发展饶河。

  抢抓机遇寻求发展新商机

  饶河县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根本抓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三次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饶河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扩大休耕轮耕面积,实施水利发展资金项目;完成万亩高效有机农业示范园区晋升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建立“科技E站”,提高联合整地机、水旱田灭茬机、秸秆打捆机等新型农机配置率,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基础。

  着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规划建设挠力河和乌苏里江万亩绿色优质水稻示范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调优高值高效作物种植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棚室种植、鲜食和饲用玉米等特色种植业,扩大杂粮杂豆、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3个,绿色有机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33万亩。

  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优势,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大品牌整合、创建和推介力度,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对接高端消费市场,全力打造“饶河大米”等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

  精准发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依托绿色生态农业资源,加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力度,加快绿色碎大米酿酒、全营养米粉生产加工项目建设,天意河饲料加工项目竣工投产,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成长为饶河县第一支柱产业。

  谋划建设饶河黑蜂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化蜂场30个、智能型生态蜂场4个,推动饶峰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加强“饶河东北黑蜂”品牌保护与建设,推动黑蜂产业创新创优创品牌,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尽快把黑蜂产业打造成为饶河县的主导产业。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及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与生态、农业、民俗等资源融合,全力打造乌苏里船歌百里黄金旅游带。加快黑金部落——赫哲文化旅游综合创意发展二期工程、乌苏里江国家湿地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内景区及四排、小南河、岭南、昌盛等重点旅游乡村标准化水平,推进大顶子山森林公园市场化运营,以高质量的身心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贴心服务提升外贸高质量

  按照黑龙江省委“一窗四区”部署,饶河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俄开放,推动贸易加工一体化,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加快创建全省东部地区沿边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加强对俄商洽,支持企业深入开展对俄农业种植和木材、煤炭资源开发等多领域合作,提升合作项目运营水平和效益。

  大力发展进口加工业,推进正兴进口木材加工项目投产和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抓好蔬菜出口产业,加快大顶子山对俄果蔬基地二期、锦隆物流保鲜库项目建成运营,完善和延伸果蔬产加销链条,扩大果蔬对俄出口规模。

  完成口岸货物查验处理区建设,加速推进口岸货物通关无纸化、人员通关自助化、区域通关一体化,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口岸过客过货、互市贸易额和外贸进出口总值持续增长。继续完善城乡商贸体系建设,推动各类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优化环境力促项目快落地

  去年以来,饶河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生活办事增便利,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把饶河打造成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效最显著的政策洼地。

  2019年,饶河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大力简政放权,全面实行“证照分离”,推进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大“一网、一门、一次”推进力度,做到大多数事项“网上办”,必要到窗口的“一次办”,少数企业特殊事项由政府提供“我帮办”。加大涉企案件清理和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落实产权保护制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杨启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