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2019-06-05 10:03:20|来源:哈尔滨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友谊路78号木质结构拆除前后对比。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端街22号院拆除前后对比。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上游街37号院拆除前后对比。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魅力重现的小院。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道里区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工作初战告捷

紧张有序的拆除现场。

  6月4日,伴随着钩机的轰鸣,道里区西十三道街1号庭院内煤柈棚轰然倒下……至此,中央大街辅街拆违工作初战告捷,405处6500余平方米违建和煤柈棚全部“和谐拆除”。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拆违攻坚战中,道里区领导把力量向中央大街辅街拆违工作倾斜,把工作精力向拆违现场集中,把工作重点向拆违战役转移,经过近4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付出,成功化解拆违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赢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整个中央大街辅街拆违工作,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没有引发一起群体性事件。

  合力攻坚   一个月拆除6500余平方米

  中央大街区域范围内25条辅街共有36个棚户区庭院,涉及785户居民。这些棚户区大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多数没有上下水、燃气、供热,再加上庭院内的煤柈棚和私搭滥建,堵塞消防通道,影响生活环境。为彻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配合中央大街业态升级,道里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冯延平、区长肖彬为组长的中央大街业态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指挥部。道里区住建局、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道里公证处、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道里公安分局,兆麟、斯大林、经纬、通江街道办事处为参战单位,迅速打响辅街拆违战役。

  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处长朱立杰告诉记者,本次中央大街辅街拆除违建和煤柈棚难度特别大,有的里面有人居住,还有的用于存放烧火用的煤和柈子,经过先期细致摸底,周密部署,制定了先易后难、分类推进、自拆和强拆相结合的原则,分三批进行推进,保证了拆除工作的顺利推进。

  经过近40天的合力攻坚,截至目前,中央大街辅街违建拆除工作已初战告捷,累计拆除违建和煤柈棚6500余平方米。

  用心沟通   全力取得居民理解支持

  不到40天内一举“拿下”中央大街辅街6500余平方米违建和煤柈棚,这个看似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呢?道里区区长肖彬告诉记者:“中央大街辅街拆违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市领导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市长孙喆多次深入红专街、上游街等拆除现场和辅街棚户区实地踏查,指导工作;哈尔滨副市长王沿民多次带领市直部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哈尔滨市住建局科学谋划,5月1日率先对水电气工程进行施工,为辅街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道里区委、区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中央大街拆违工作的难点问题;还有道里区500余名基层和社区干部始终发扬攻坚克难、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拆违工作推进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既要让百姓看到政府拆除违建的决心,同时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真心为百姓着想的诚意。”

  群众是拆违工作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充分尊重民意,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此,指挥部派出通江、经纬、斯大林、尚志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干部,深入到百姓家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听说要拆自家的煤柈棚时,居民情绪十分激动,社区干部连大门都进不去。”通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孟繁志回忆当时的情景。63岁居民岳大娘儿子去世后,独自居住在中医街,身患糖尿病、脑血栓等多种疾病的她,靠卖烧烤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孙子。在居住的10余年间,她将一个1平方米的小棚子扩建到18平方米。得知她赖以生存的违建房即将被拆除时,岳大娘情绪失控,拿出汽油扬言要“与房子共存亡”。社区干部一边苦口婆心地讲解违建威胁居住安全的道理,争取她的理解,同时认真全面了解大娘的生活状况,动之以情,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得知岳大娘是五常市农村户口,在道里区不能办理低保和医保。于是通江街道办事处的干部迅速通过市民政局联系到五常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为岳大娘申请了低保和医保。“感谢政府为我想得那么周到,等我孙子毕业回来了,我就不再给政府添麻烦了。”岳大娘泣不成声。

  中央大街西十二道街、西十三道街一些居民对辅街改造存在顾虑,不愿意配合拆除煤柈棚,原因是担心冬季供暖问题。中央大街升级改造指挥部得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居民代表与道里区住建局、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尚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召开征求意见会,倾听居民心声,探讨改造方向。会后,指挥部主要领导又连续三天深入居民家中答疑解惑。诚恳的交流、务实的作风、认真的承诺,不仅打消了居民的顾虑,更得到了居民的认同和支持,居民代表当场表示愿意配合政府工作,并协助政府做好亲属与邻居的思想工作。思想的沟通认同,转化为居民主动拆除的行动,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啃”下来了。

  为了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指挥部500余名干部连轴转。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执法队员在记录拆违现场时不小心踩到玻璃碴子上,玻璃碴子扎透了皮鞋,脚上鲜血直流;社区干部家里孩子高考、老人生病、自己高烧不退……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没有一个人叫苦,每个人都坚守岗位。

  创新方法   积极化解拆违难题

  如何做通居民思想工作,经纬街道给出的答案是——提前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把提升改造规划方案拿给百姓看。经纬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任洁告诉记者,拆违工作启动前,街道召集50多户居民代表,给他们讲中央大街提升改造后的好处:接入新的电缆电线,扩大用电容量;铺设新的雨水管道,硬化路面,合理设置车位……“把这些违法建筑拆除后,我们要种上绿植,逐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打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居民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强。”

  拆除违建,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就能更好推进,一舍一得,居民们也能够理解,再加上多数违建都是一楼居民搭建的,从长远看,改造计划对他们而言很有益处,于是大多数居民的态度开始逐渐转变。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行动不便,违建拆除后物品的搬运清理让他们发起了愁。社区党员干部想在了居民前头,他们积极联系街道综合执法大队,为有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实行“三班倒”,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居民遇到的各类问题。

  如何开动脑筋克服拆违工作遇到的难题?道里区尚志街道办事处干部刘玉庆最近就干了一件漂亮事,受到了指挥部的点赞。为了与西十四道街7号院精神异常的史大娘沟通拆除煤柈棚的事,小刘可谓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无奈,无法正常交流,史大娘一直死死地看着自己3平方米的煤柈棚,寸步不离。最后,小刘以废品收购站的名义,把煤柈棚里的纸壳子、旧报纸等废品统统“收购”,既让史大娘开开心心让路,又拔掉了院内的最后一个钉子户。这些传奇故事在道里区尚志、通江、斯大林、经纬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干部身上每天都在上演。

  随着拆违工作的不断深入,百姓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每天16时,中央大街业态升级改造指挥部的会议室里,国家电网哈尔滨供电公司、道里公安分局、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处、道里区住建局、道里区司法局、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尚志、通江、斯大林、经纬街道办事处等各相关单位召开“碰头会”,汇报当天工作进度,探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同研究解决方法。居民心中存在的顾虑如何打消?遇到拒不配合、态度蛮横的居民怎样开展工作?带着孙子独居的困难老人如何安置?如何寻找拆除工作的突破口?企事业单位违建如何协调沟通……一个个难题,随着一个个傍晚的研究讨论,白天的迅速落实,一一化解。

  “一把尺子量到底”先向企事业单位“开刀”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中央大街辅街拆违工作推进中,道里区真正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对公对私一个样,甚至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先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违建“开刀”,堵住了流言蜚语,转变了观望者的态度。不到10天的工夫,一处处属于企事业单位的违建被率先拆除。

  “这回估计是要动真格了。”随着企事业单位私建纷纷被拆除,一些还企图蒙混过关的观望者扭转了态度,化作了全街违建者默默拆除的行动。一直向企事业单位“看齐”的20平方米违建所有人李师傅,开始默默地整理东西;某假日宾馆也紧急召开会议,研究搬家方案,顺应拆违的大势所趋。

  违建拆除了,一片片隐藏在各类偏厦子和煤柈棚中的老建筑,终于从重重违建中一点点露出真容。日前,记者再次走访了部分棚户区庭院,与半个月前的情景大相径庭。“庭院不足百米长的胡同被数十个煤柈棚挤得水泄不通。”居民王先生说,拆违前,庭院的正门口已经被违法建筑挡去了一半,狭窄的胡同里也被居民私搭的小厨房、储物间等塞满,只留下仅容一人通行的小道。如今庭院敞亮了,百姓的心也敞亮了。

  “您看这青色的墙砖,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砖,结实着呢。”在拆违现场,看见久被遮盖的老房露出原本的模样,透出厚重的历史感,一位老街坊感叹。

  “中央大街是道里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把中央大街打造成具有浓郁欧陆特色的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名片,就要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全面提升中央大街的承载和服务功能。”哈尔滨市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实施业态升级,引进潮牌服饰,建设世界名小吃一条街,大力发展民宿、互联网酒店、演艺婚庆、文化创意、艺术品交易、咨询策划设计、金融保险、会计审计等现代服务业,通过营造全省最优的营商环境,让中央大街这张名片迸发出勃勃生机。”(记者 刘姝媛 赵琪 陈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