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村民家门口当“蓝领”

2019-06-05 14:09:17|来源:黑龙江日报|编辑:吕丹丹|责编:赵滢溪

哈达村民家门口当“蓝领”

周军在工作中。 

  每天上班只需几分钟路程,电汽焊、车床、铣床、数控等专业技术想学哪项学哪项,包教包会包就业,月工资3000元~8000元不等,这是许多就业者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如今却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房镇哈达村成为一种常态,只要符合基本招工条件,这里的村民分分钟都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优越的工作学习机会,三年时间,哈达村200多名村民成为技术工人,村民收入更是直线上升。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当“蓝领”得益于哈达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建立的“村企共建联盟”的合作发展模式。

  一家企业带富一个村

  “哈达村是平房区内人均土地面积最多的一个村,即便这样,村里的土地也很难满足每家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地不能荒,还要有人来种;另一方面,工还要打,这是改善家庭环境的最好方法。所以当二者不能兼顾时,只能让老人在家种地、孩子在家读书,青壮年劳动力则纷纷外出打工,短则个把月回来一次,有的甚至半年、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哈达村党支部书记刘全说,那个时候哈达村也成了空巢村、留守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几乎家家都有。

  是否有一种方式既能让村民在家种地又能兼顾打工赚钱?在刘全看来,引企业进村是最好的方式,那么又如何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下?苦苦思索中,一个“村企共建联盟”的想法逐渐在刘全脑海中形成。于是他将目标锁定在了既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又准备扩大生产规模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上。双方一拍即合,2016年6月5日,哈达村“村企共建联盟”成立,新扩建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正式落户哈达村。

  38岁的哈达村村民周军正是村企共建后的受益者之一。“前几年,我一直在沈阳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干点力气活,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半年才能回一次家,种地收地一点儿也顾不上。”周军说,“万鑫”落户村里后,不仅免费培训村民专业技能,还可留下就业,出去开店的还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条件让周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万鑫”,没想到一干就是好几年。从一点不会学起,现在周军已成为了“万鑫”的中层骨干——焊接车间主任,每月工资六七千元,去年周军的爱人也来到“万鑫”工作,夫妻俩一个月工资10000多元。

  “村企共建”破解用工荒

  成立于1999年的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以提供材料、工艺、加工、检验、装配到运输的先进生产线企业,主要从事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公司生产的农业秸秆打包机、码垛设备在市场十分紧俏,如今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9000万元。

  “近三年,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动力之一就是企业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生产工人,加之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让公司的产品在同行业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董事长冯连众说,前几年公司也出现过技术工人缺乏的局面,虽然四处招聘,但效果不佳,极大影响了企业发展速度。与哈达村达成“村企共建联盟”后,企业进村建厂,免费为村民提供电气焊、车床、铣床、数控等专业技术培训,工资从3000元~8000元不等。不仅如此,为保障村民春种秋收,公司还会为村民提供农忙假期,让大家既能上班又能兼顾种地。

  专业的技术培训、高标准的工资、家门口就业、农忙时还有假期,丰厚招工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哈达村的许多村民都选择留在企业就业,这也极大满足了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企业在村民家门口招来的技术工人肯吃苦、粘性高,许多村民从一点不会学起,几年内就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不仅有效破解用工荒,也成为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冯连众说。

  背靠大树催生多个“小老板儿”

  “村里很多人都受益于‘村企共建联盟’,收入大幅增加,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周军说,“真是多亏了村里为我们找来的大企业,我会在这里一直工作下去。”

  在万鑫制造厂的鼓励带领下,一部分村民学成后选择了在村里开设小型机械加工厂,背靠“万鑫”这棵大树,承接万鑫制造厂的部分订单。“从我们企业培训出来的工人专业技术没得说,当企业忙不过来时,我们会把订单分发给这些工厂,极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哈尔滨市万鑫机械制造厂副总经理赵光说。目前,哈达村有六七家村民开设的小加工厂。

  一个是苦苦寻找村民致富路的哈达村,一个是缺少技术工人无法扩大再生产的万鑫制造厂,一个“村企共建联盟”的成立实现了两者的互惠共赢。

  据介绍,自哈达村党支部与哈尔滨万鑫机械制造厂党支部共结党建联盟以来,三年多的时间,万鑫制造厂先后组织了33次电焊、普通车床、数控机床、铣床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村民超过200余人次,15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外出打工,主动留在了村里,占全村劳动力的五分之一。“村企共建”不仅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渠道实现致富,也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题,让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记者 薛婧 韩丽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